2022年04月12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仰读岳阳楼

文<罗昭伦

岳阳楼雄踞湖南岳阳,与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它脚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面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头枕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繁华秀丽的闹市,融大江大湖之豪气和灵秀于一身。

来到岳阳楼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黑底蓝字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进得大门,沿着一条甬道北进尔后拾级而上,抬头可见两根石柱中间一副横额,上书“南极潇湘”四字。

过城门,下石梯,可以看到水边的平台,即阅兵台。相传,这里曾是三国时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地方。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不失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改名为“岳阳楼”。此后几经烧毁复建,现存岳阳楼是清光绪年间整修的,楼址内迁六丈许,高15米,为三层四柱纯木结构,楼顶酷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主楼结构精巧,端庄浑厚,与洞庭湖连为一体。借千里洞庭、万里长江之造化,岳阳楼有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然之气。

文因楼生,楼以文名。昔日小小的阅军楼,因为历代文人的墨宝,逐渐成为天下名楼。在阅兵台南侧不远处,有一座怀甫亭。当年杜甫流落巴陵,贫困潦倒之际,为岳阳留下了不朽诗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岳阳人民修建了“怀甫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将岳阳楼的四周景色、早晚晴雨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一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的名气推到了顶点。当时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而是受朋友之托写的。文章开篇即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滕子京何幸,不管他的政绩如何,仅仅是重修岳阳楼,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岳阳楼何幸,景以文名,名扬四海。如今,除了三层主楼层层挂有巨幅不同书法家写就的《岳阳楼记》外,就连文中的“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也被设计成景点。

站在岳阳楼上凭栏望去,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远衔天际,洞庭湖大桥如长虹天落,跨过岳阳城直奔君山,令人遥见浩荡长江的气吞万里之势。晨雾暮霭中,君山公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令人如见海市蜃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诚不我欺。

2022-04-12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491.html 1 仰读岳阳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