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9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红色村里“金果果”

文<泓声

春和景明,正是踏青郊游好时节。许多城里人和我一样,来到江苏句容茅山脚下的丁庄村。抬眼望去,只见葡萄大棚层层叠叠。漫步其间,黑色、棕红色道路蜿蜒延伸,清清的池塘、古朴的亭台、时尚的休闲吧,俨然成了风景区。

丁庄属茅山革命老区,老区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村中一处房子有点扎眼,青砖墙、鱼鳞瓦、烟囱、狗洞,泛着老旧气息。看似平淡无奇,可一块鲜红的牌子上赫然写有“茅山抗日根据地丁庄交通站”字样。屋内的灶台、桌椅、条凳、瓷缸、竹制外壳热水瓶等,均是老物件。

嵌入墙体的牛鼻石溜光泛白,这是当年用来拴马的,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仿佛浮现眼前。抗日战争时期,为加强通信联络,各地建立了交通站,负责传递情报、信件和宣传资料,接送过往革命同志,保障党政军之间的联系。1939年2月,句容县委保卫部组建了王庄句容交通站,下设柏巷、丁庄、致和3个支站。丁庄交通站交通员江志洪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村民的支持下,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经受住严刑拷打,严守党的秘密,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走出丁庄交通站旧址,只见果农正在葡萄园忙碌着,有的加固葡萄架,有的安装薄膜,有的清沟除草,有的杀菌杀虫。刚翻起的泥土散发着阵阵土腥味,藤上鼓起的嫩芽、风吹薄膜的声音,无不涌动着春的气息。

占地好几亩的“百葡园”中,种植着数十种葡萄,从图片和介绍中得知,这些葡萄中有乒乓球大小的,有色彩鲜红的,让人大开眼界。不远处的一棵“葡萄树王”吸引了我们,只见它树干粗壮苍劲,藤蔓纵横交错,搭起的葡萄架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嫩叶纷纷探出头来,一片勃勃生机。

1989年,为了摆脱贫困,丁庄村民方继生在这里种下了这棵巨峰葡萄。从两亩葡萄园起步,他带领乡亲们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如今,村民每亩葡萄毛收入达1万多元,丁庄村早已摆脱了贫困。

1998年,方继生的儿子方应明复员后,跟着父亲一起打拼。小方子承父业,2013年当选为老方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老方葡萄协会会长后,将村里的葡萄品种由单一的巨峰发展到30多个品种,带动周边2000多名农户种植2万多亩,年销售额超2亿元。当地农民形象地称葡萄为“金果果”。

春风一吹,各种野菜从泥土里竞相钻出,染绿了田间地头。游人尽情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挑野菜成了一种时尚。小孩们屁颠屁颠地跟着大人挖野菜,不如说是识野菜。葡萄园土壤好,马兰头、荠菜、野葱……“噌噌噌”长得特别旺。野葱容易挖,一手攥住一丛茎叶,一手用小铲子往上一撬,白球状的根部便被拽起,有股淡淡的葱香味。艾草嫩得能掐出水,回去做青团。大家收获颇丰,篮子中似乎装满了春天。

村中干净整洁。白墙琉璃瓦的农舍,多半是二层楼房,连同绿树、栈桥、亭台倒映在碧水中,形成一幅别有韵致的乡村画卷。

漫步在清碧的水塘边,丝丝柳条披上绿装,在微风中优雅地扭动腰肢,轻歌曼舞。几只鸭子在河间嬉闹觅食,一个猛子扎下去,待浮上时,鼓鼓的嘴巴做吞咽状,想必寻到了螺蛳。桃花噗地绽放,或深红或粉红,或浅红或粉白,那种柔媚映在窗棂上,也映在赏花人的脸上。

“葡舍”民宿位于村头,几进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环境十分优雅。灰色墙体保留砖的本色,院内撑开的太阳伞、铁艺桌椅、数只陶罐,一看就是放松心情的地方。游客们围坐在一起喝茶闲聊晒太阳,甚是惬意。

许多游客是冲着吃农家土菜来的,菜单上的菜名挑动着味蕾。我们点了葡萄园散养的鸡鹅和几道野菜,有马兰头拌香干、香椿头炒鸡蛋、螺蛳炒韭菜等,有的微甜,有的酸涩,有的脆嫩,一律鲜美无比,清雅风味和青草气息在齿颊间四溢,好像春天在舌尖上跳动。

好客的老板给我们品尝了葡萄脆和葡萄干,葡萄脆由巨峰葡萄和夏黑葡萄加工而成,葡萄干原料是“阳光玫瑰”。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葡萄干,我吃了几粒,甘甜中竟有淡淡的玫瑰香气。老板告诉我们,丁庄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丁庄葡萄”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丁庄村正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打造集葡萄采摘、红色旅游于一体的葡萄小镇。他邀请我们瓜果飘香时节再来。

走出室外,春光明媚,心情爽朗,眼前恍如出现满架葡萄。我忽地觉得,在“金果果”铺满的致富路上,村民生活恰如“阳光玫瑰”之名,既充满阳光,又弥漫花香。

2022-03-29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160.html 1 红色村里“金果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