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4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声音

“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同样是“守护”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题为《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评论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是规划建设各环节皆应遵循的原则。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还应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和传播,更好服务公众。一些历史建筑包括工业遗产重新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一些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亮点。保护是为了延长物质寿命,合理利用则赋予其活态生命。

“奥运场馆为全民冰雪运动提供了保障”

——针对用好用活冬奥场馆,《经济日报》日前发表评论指出,奥运场馆为全民冰雪运动提供了保障。我国实现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面对日益旺盛的冰雪活动需求,冬奥会留下的一批宝贵场馆遗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要拓宽视野、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挖掘奥运场馆社会价值,使之融入城市发展,惠及大众、泽被长远。

“考古资源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应当回归大众,成为公共资源”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公众考古方兴未艾,如何让考古事业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相互滋养彼此成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对此,《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推进公众考古事业有益于开发文化产品、发展文旅行业,进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华大地上有数之不尽的文化遗产和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章,保护它们,研究它们,讲好真实的历史故事来吸引消费,不是比修造各种牵强附会的雕像楼宇来得更有效、更合理?

(本版编辑 龚立仁 整理)

2022-03-24 龚立仁 “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同样是“守护”一词的题中应有之义”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70060.html 1 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