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5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林区生活

文<何玉春

早春的阿尔山依然白雪皑皑。飞机落地,天空湛蓝,清冷的空气顿时充盈鼻腔。双脚踩在雪地上嘎吱作响,整个人霎时兴奋了起来,虽然脚下打滑,随时都有摔倒的风险,但脸上依然挂着笑,心里乐开了花。

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阿尔山市区34公里、隐匿在大兴安岭森林深处的白狼镇林俗村。那里有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树皮画与林俗文化,那里的人们靠林而生,因林而富。

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前往白狼镇。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南侧,森林覆盖率高达86%,是新中国较早开发的林区。林俗村原名三道沟,位于白狼镇南部,是当地林业生产、林俗生活的主要展现地。森林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人们,孕育出淳朴而又浓郁的林俗风情,成就了独特而充满韵味的林俗文化。

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森林。以前,人们基本依靠林木砍伐等林业生产维持生计,如今,大家虽依然靠林而生,但却转变了思想观念,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靠发展旅游脱贫致富,从而延续森林命脉,长长久久地造福滋养子孙后代。一踏进村口,就看到醒目的标语“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如今的林俗村人正是靠着这一崭新的发展之路,在家门口过上了富足幸福的小日子。

进入村内,直奔林俗博物馆,去体验独特鲜明的林俗文化。馆内共分为沧桑岁月、开拓建设、林产工业、旅游、文化体育、野生动植物、人物与荣誉七个展区。各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场景展示,重现了过去林业工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从原始生态到自然变迁,讲述了林业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生动呈现出务林人的艰苦奋斗与勤劳质朴。

走出博物馆,沿着乡间小路慢慢向前,周围弥漫着若隐若现的木材香气,目之所及是栅栏围起的木屋、护林犬、菜园、整齐堆砌的木材,还有清冷空气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正是“小杆栅栏柈子垛,房屋脊上放山货,客人来了炕上坐,炉子火墙烟袋锅,炕梢被子垛成垛”的林区生活写照,如今更是多了几分恬静与悠然。

在林俗村,一定不能错过阿尔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皮画。白狼镇桦树极多,海拔95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带,生长着大片黑桦、白桦、柞树混交林。在这里,随处可见的白桦树皮被勤劳聪慧的匠人变“废”为“宝”,经过去皮、装框、剪裁、粘贴、装裱五个步骤的精雕细琢,一幅幅灵秀生动的树皮画令人爱不释手。在我看来,白桦树树皮颜色只有深浅之分,但在树皮画匠人眼里,它们却是丰富多彩的。匠人们通过烫烙技巧丰富作品颜色,并使之永不褪色。带着好奇凑近观察,只见匠人的一双巧手,转瞬就将残落在山间的树皮变成精美的画作,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我连连称奇。

如今,林俗村成立了以树皮画制作与销售为主的林俗文化产业公司,带动村内贫困户参与树皮画制作。小小的白桦树皮成为当地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

2022-03-1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685.html 1 林区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