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5日
第06版:旅游报06版

长寿风物引客来

本版插画<呱咕

文<孟萍

地处桂西北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对于想体验长寿文化、康养生活的游客和“候鸟人”来说,具有莫名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不断深入,早已声名远扬的巴马旅游更是发展迅速,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好购的越来越丰富,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以前游客到巴马,多是奔着自然风光去的。在盘阳河边散散步,探访长寿村,到水晶宫里看看晶莹剔透的钟乳石,或是躺在百魔洞的大石板上体验“磁疗”……现在到巴马,更可以深入体验巴马的长寿文化。

距离县城约10公里的仁寿山庄,就是一个体验文化的好去处。仁寿山庄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地处赐福湖畔,环境清幽,植被丰茂,俨然一处世外桃源。山庄的创建者叫邓勇康,其祖上是巴马著名的长寿老人邓诚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皇帝曾钦赐“惟仁者寿”牌匾给邓诚才老人。作为邓诚才的第六代孙,邓勇康修复了老人的三进院落故居,并建设了牌坊、食府、美食作坊、池塘、游乐场、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打造了一个集饮食休闲、长寿文化探秘、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大型度假山庄。

仁寿山庄的“镇店之宝”,就是高悬于堂屋房梁的“惟仁者寿”牌匾。此匾原件已被博物馆收藏,这里的复刻版仍让人感到历史的气息。景区内还有“一老”“福寿绵长”等多处石刻,显示了邓氏家族的沿革和巴马的长寿文化。

在仁寿山庄,最吸引人的活动就是体验巴马“补粮”,这是巴马儿女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的民俗。所谓“补粮”,就是“补充食粮”的意思。巴马瑶族自古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家中有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经常请“师公”为其察看生辰八字,看其是否“缺粮”。“缺粮”意味着生命即将终结,若有,儿孙们就要举行一次“补粮”仪式,以期延续寿命。仁寿山庄的补粮仪式在堂屋举行,由当地最有声望的长者通过一系列程序,为人们准备的米面糖饼赐福,人们再将这些食品带回家给老人,就意味着把长寿健康的祝福带给了老人。游客除了可以分享补粮仪式的糖饼,还可以向当地群众购买五谷杂粮,体验补粮活动。

在仁寿山庄,还可以品尝当地土法制作的糯米糍粑、豆腐花、粽子等美食,或者到仁寿食府点上一桌特色簸箕长寿宴,大饱口福。

除了仁寿山庄,游客体验巴马长寿文化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参观巴马长寿博物馆、欣赏《梦·巴马》水上实景演出等,巴马旅游的“文化值”越来越高。

要体验巴马的长寿文化,最离不开的还是“吃”。说起巴马的长寿菜式,真可谓“道道长寿道道香”,无论在县城还是乡镇,随意走进一家馆子,都会有原生态的长寿美食等着你。比如巴马香猪,无论烤制还是白切,无不皮薄肉细,香气四溢;比如火麻汤,将火麻仁磨成浆后做汤,清香爽口,油而不腻;比如巴马油鱼,煎鱼时自动出油,不用额外放油,肉香骨细,全鱼可食;再比如黑豆煮芥菜,黑豆补身,芥菜清热,食材虽普通,但非常适合在炎热的南方地区食用……

点了这些长寿菜,再来上一碗珍珠黄玉米粥,配上一只黑米板栗粽,那真是从胃到心都被慰藉得服服帖帖的。

2022-03-15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9679.html 1 长寿风物引客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