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崔哲
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杜明燕委员都会身着民族服装、佩戴“太阳花”。她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是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崇拜太阳,用牛、羊等皮毛制作的“太阳花”,寓意温暖吉祥,蕴含着这个民族的狩猎文化、森林文化,现已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大家看到我戴的‘太阳花’,就知道我来自呼伦贝尔。”谈及自己的家乡,杜明燕带着满满的自豪感。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参政议政工作中。“肩负家乡人民的重托,我一直是提案‘大户’。每件提案都关系着地区发展和民生福祉。”杜明燕说。
近年来,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杜明燕都会在提案、建议中关注文化和旅游发展。“旅游业在我们林区、牧区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动了群众增收。”杜明燕以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为例介绍,当地林业工人转型成为养鹿人后,通过做直播、拍摄短视频,不仅吸引了网友一起“云”养鹿,到当地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任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分管旅游工作后,杜明燕针对旅游方面的调研更加深入了。今年春节前,她用22天时间开展了一次集中调研。“我们从农牧区到林区,调研行程约5200公里,把全市旅游资源比较突出的地方,都走了一遍。”杜明燕说。
与当地干部座谈,了解当地“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进村入户,与旅游接待户面对面交流……每到一地,杜明燕都会对当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有时在一个旗市区的调研就要花两三天时间。
新巴尔虎右旗芒来嘎查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形成“我牧你游”的家庭牧场经营模式。这让杜明燕对乡村旅游发展产生了更多深入思考。“游客在原生态牧场中体验传统游牧生活、参与各项生产活动、品尝原生态美食。在这个过程中,游客购买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第一、二产业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同时旅游接待服务也带动了牧民就业增收。我认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三产融合是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富民的方向之一。”杜明燕说。
在杜明燕看来,由于民族地区村落较为分散,发展乡村旅游中,村与村或乡镇之间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且能提供专项服务的人员较少。应注重根据市场需求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利用不同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加强对农牧民的指导和培训,并梳理出一套服务标准和流程,“这样才能服务好游客、让游客愿意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