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4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越奋斗越幸福的潭头村

□ 本报记者 周晨

写春联、绘年画,处处张灯结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雕塑前,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近日,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初心广场人头攒动,“感党恩 贺新年 助振兴”2022文艺展演活动在这里热闹举办。

舞蹈《鼓动天地》、京剧《江姐绣红旗》、民乐合奏《十送红军》等节目精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梓山镇还邀请赣州市作家协会和于都县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代表现场为群众写春联、绘年画。

活动现场还特意设置美食区,观众可以尽情挑选梓山富硒“初心礼”,品尝当地风味美食。

梓山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熊小羽表示,本次活动旨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大家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果。“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把梓山镇打造成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美丽乡村。”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以前的潭头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2017年,潭头村实现整村脱贫。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2017年,于都县立足富硒自然资源和蔬菜种植优势,在梓山镇梓山村、潭头村等多个村庄建设了蔬菜钢架大棚,种植了茄子、辣椒、苦瓜、丝瓜、豆角等富硒蔬菜。

近两年,潭头村拿到了6个富硒产品认证,富硒大棚成了老区人民的“致富棚”。不仅如此,潭头村还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把过去的老祠堂改建成“富硒食堂”,让田间地头新鲜的富硒蔬菜成为游客餐桌上的营养餐、舌尖上的好味道。

记者采访时,73岁的孙观发正跟大伙一起在“富硒食堂”忙活着。孙观发是红军烈士后代,也是一名退伍老兵。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潭头村考察调研时,曾来到孙观发家,关切询问他家收入怎么样、儿子儿媳在哪里就业、孩子在哪里上学、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和愿望。

孙观发告诉记者,这几年家里的收入大幅增加,2018年收入7万多元,2019年收入达19万元,2021年收入达23万元。孙观发的日记本上写着:“越奋斗,越幸福,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说。2019年7月,潭头村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民纷纷加入,一同发展“富硒食堂”、民宿与红色研学旅游项目。截至目前,潭头村已有100多户村民入股“富硒食堂”。

刘连云表示:“随着来我们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建了一个更大的‘富硒食堂’,能同时容纳600人就餐。我们的蔬菜产业也越做越大。大家的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2022-02-1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2926.html 1 越奋斗越幸福的潭头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