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0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 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

——业界聚焦《“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系列报道之四

□ 本报采访组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作了系统部署。《规划》提出,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把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公园建设,打造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高地。业界认为,《规划》对于“十四五”时期旅游业在发展中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

《规划》提出,“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深入挖掘和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品位”。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等文物开放管理和实行游客承载量公告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河南、重庆、甘肃、新疆、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就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出台了相关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汉敏表示,“十四五”期间,新疆将持续加强石窟寺保护研究工作,挖掘石窟寺文化价值,切实提升石窟寺展示利用水平。“我们将充分利用融媒体、云展览、数字化等手段,创新拓展石窟寺展示利用方式,策划一批石窟寺文物外展精品项目,持续提升新疆石窟寺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石窟寺故事,传播新疆声音。”

近年来,我国推动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已确定两批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推动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和党史文物保护展示作出部署。

陕西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陕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处处长薛少鹏表示,“十四五”期间,围绕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陕西将扩大革命旧址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挖掘、提炼革命文物的价值与内涵,及时补充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同时,创新革命文物改陈布展管理机制和支持政策,在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一批陈列展览精品;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

《规划》强调,“在依法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将更多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旅游景区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这一部署具有多重意义,既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有利于极大提升旅游的品位、丰富旅游形式,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物和文化资源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可供游客观赏、游览、体验、品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直接体现。”

保护利用好自然资源

《规划》提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吴殿廷表示,旅游开发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没有良好的资源环境,旅游业就成了无本之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在保护好资源环境基础上有序、有限发展旅游业。同时,要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准,兼顾局部利益,形成景区内外、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协商协作机制,构筑旅游地生产、生活和生态多方共赢的利益格局。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拥有海河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生态资源。“《规划》中的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张葆明表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将以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工程项目,在严格保护中进一步提升景观质量,优化生态产品和服务环境。同时,围绕黄河口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路径进行规划,科学设置生态科普、湿地观光、研学培训等休闲体验项目,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绿色运营与生态资源保值增值的双重目标。

1月30日,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联合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共同开展“种珊瑚 迎新春”海洋生态环保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向游客宣传珊瑚保育知识,并邀请游客在海中亲手种下珊瑚。作为三亚市“无废旅游景区”,蜈支洲岛旅游区不断推动绿色发展。2020年,该旅游区专门成立海洋部,由其承担景区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环境监控、海洋牧场维护和海底珊瑚移植等方面工作。旅游区还通过开展水下嘉年华等多种活动,向游客宣传海洋保护理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绿色景区建设,完善24小时海底监测系统,探索‘互联网+’科技手段,管理好‘海洋牧场’;面向游客开展更多的环保主题活动,让海洋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冯超说。

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

《规划》提出,“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探索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中,河北将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立足长城河北段得天独厚的文化文物及生态资源,以明长城为主线,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将山海关段、金山岭段、大境门段和崇礼段四个建设保护利用相对成熟、景观与文化价值高、集中体现长城精神的区段作为近期打造的重点区段,通过先试先行,推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表示,贵州将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全面抓好《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完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1+3+8”标志性项目建成红色文化精品。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开展主题活动;引导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发红色文创和旅游产品,开发长征文化体验游和研学游产品,开展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推动长征文化与旅游资源充分融合,带动旅游市场繁荣发展。

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发展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建立了持续协调绿色发展新机制。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三级调研员黄智敏表示,武夷山国家公园将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一是注重文化传承,深入挖掘武夷山文化遗产,建立健全科普展示馆、自然博物馆、朱熹园等宣教设施;二是注重开放建园,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生态要素监测和相关课题研究,严格施行访客容量动态监测和环境容量控制。三是注重理念传播,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国家公园号”高铁等方式提升公众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认知。

(采访组成员:王思超 任丽 赵珊珊 林雯晶 任英文 高越 梁书霞 李金枝 统稿:崔哲)

2022-02-10 崔哲 ——业界聚焦《“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系列报道之四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2860.html 1 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 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