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被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临沂市2021年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得到了肯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大力宣传弘扬沂蒙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在全国进一步树立了“亲情沂蒙·红色临沂”品牌形象。
精心策划 加强文艺创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活动,推动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临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10个10”评选推介、“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全市红色非遗作品展、六省十市红色经典巡演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跟着共产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等2个展览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精品展览推介名单。5月14日,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临沂的“弘扬沂蒙精神”精品线路和“齐风鲁韵·魅力田园”精品线路入选。
临沂策划制作的短视频《跟着共产党走》获首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作品遴选暨展播活动红色旅游主题电视类优秀作品;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二届红色讲解员培训班暨第二届红色讲解员大赛;承办了2021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跟着共产党走”主题活动;在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省内等重点区域开展了沂蒙红色游宣传推介。
创作推出的一大批优秀红色剧目,进一步诠释了沂蒙精神的丰厚内涵。创作推出大型情景组歌《你永远是灯塔》、沂蒙精神题材儿童剧《沂蒙妈妈》。大型现代京剧《燕翼堂》作为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剧目,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和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三等奖。民族歌剧《沂蒙山》被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开幕式剧目,唱响国家大剧院。2021年10月,临沂与济南、青岛等7市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五星红旗》等红色歌剧在临沂引起强烈反响,临沂市政府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优秀组织单位。依托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创作推出了大型红色文献史诗情境剧《沂蒙四季·红嫂》和《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等5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创新红色演艺模式,是创新转化红色资源优势的一个案例。
乘势而上 积极融入长三角
2021年12月25日晚,一曲《沂蒙山小调》响彻灯火璀璨的上海外滩,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和游客驻足——在2022年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推介团队来到上海,举办了“点亮外滩·唱响沂蒙”快闪活动。在临沂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的战略部署之后,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提高文化和旅游产品质量,对外加大推介营销,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市场。
临沂实施了精品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蒙山、地下大峡谷、天上王城、红嫂家乡旅游区、观唐温泉、压油沟、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等一批代表性景区进一步提升完善;无极鬼谷、朱家林、沂蒙花开等景区开展4A级景区创建提升,无极鬼谷景区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朱家林、沂蒙花开旅游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新评定3A级景区8家,取消不合格A级景区27家,全市A级景区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景区150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6家。
着力培育精品文化和旅游项目及文化和旅游新业态。云蒙湖太阳城康养小镇、郯国古城御街等一批项目建成开放,蒙阴金水前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沂南松山温泉康养小镇、兰陵王城、沂州古城、费县紫荆关国家森林运动公园、御华景辰中医药康养基地等项目稳步推进。打造了沂南红嫂家乡旅游区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剧、兰陵压油沟《醉卧兰陵》《兰陵王传奇》、郯国古城《郯王夜宴》等,沂水沂蒙彩虹小镇“特色美食+灯光秀”、河东沂州古城夜间灯光演艺等一大批新业态项目,促进了夜间经济发展。
以创建为抓手、以标准为引领,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沂水县院东头镇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沂蒙彩虹小镇等4个小镇被评为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沂水县尹家峪村等7个村庄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等10个村庄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兰山区下艾崮村等67个村庄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沂南县铜井镇等6个乡镇(街道)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沂水县原舍·桃颂被评为国家乙级民宿。临沂市的蒙阴县、费县创建成为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兰陵代村‘农文旅’三位一体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大力加强宣传营销。策划举办了“‘沂蒙红动中国’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暨长三角百万车友自驾游沂蒙”、“百家旅行社、百家媒体走进沂蒙山踩线”推介会、“冬游沂蒙·邀‘宁’来‘临’”临沂文旅线下线上推介活动等主题活动。牵头成立鲁南经济圈四市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开展跨区域交流合作。市县两级出台旅游宣传奖励政策,设置奖金1500万元,组织相关县区、重点旅游企业分赴上海、南京等20余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精准营销,提高了“亲情沂蒙·红色临沂”文化和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1年,临沂共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49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18亿元。
培优建强 壮大文旅产业
沂水雪山彩虹谷景区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沂南县沂蒙泉乡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区入选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河东区汤头温泉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区被确定为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一个个成果记载了临沂文旅产业不断优化、壮大的脚步。
临沂围绕出版、影视、创意设计、手工艺、新媒体等优势领域,着力构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特色园区”的产业生态,中国临沂国际酒店用品商贸城项目、卡亚洛文创电商产业园项目、观唐·中国古建筑群汤养文化园、沂蒙文化艺术中心及配套工程、鄪国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项目稳步推进。积极开展示范创建评选活动,郯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沂水彩虹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沂南竹泉村获评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评选命名了第一批临沂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精心组织第五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累计发放消费券1003万元,直接带动消费近5075余万元,间接拉动消费41.98亿元。郯城县、河东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
守正创新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021年,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建成开放,逐渐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的新地标。近年来,临沂市深化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出台了《临沂市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若干措施》,推动“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地实施。临沂银雀山汉墓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沂水纪王崮墓群、沂南北寨墓群、临沂洗砚池晋墓等7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
创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个三”模式,发布临沂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跟着共产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等2项展览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精品展览推介名单。2021年9月4日,临沂承办山东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10月,在山东省第四届“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征文、短视频大赛中获最佳组织奖。2021年,临沂市先后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等作交流发言。
开展乡村文化振兴“沂蒙双百”培育行动,评选推出“沂蒙百味”“沂蒙百史”“沂蒙百景”等8个项目,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剪纸、中国结、二胡、柳编等非遗项目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的企业,实现年产值56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0万个。临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有关活动。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入选2021年山东省“非遗进校园”典型实践案例。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费县手绣传承实训基地”获选“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2021年,临沂新获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24个,非遗名录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高超 徐凌薇 高雯雯)
(图片由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