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打卡美丽乡村,玩转文旅忻州”采风团走进这晋北大地上的绿色明珠——静乐县,感受了“以山为静、以水为乐”的静乐生活,并与静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少勇进行了交流。
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的静乐县是革命老区,其区位优势明显、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美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藜麦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名片。
问: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静乐县的历史人文背景。
宋少勇:静乐是汾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杰地灵。这里是古人类繁衍生息和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现今仍存有夏商时期遗迹。静乐县西汉置汾阳县,隋大业四年更名静乐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古遗址、古墓葬达236处,石窟、石刻12处。
古往今来,静乐曾涌现出诸多仁人志士、英杰贤达,有治水的台骀,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清朝一代帝师李銮宣,中共早期党员、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此外,有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时期的岑山书院、唐时开凿的净居寺石窟,国家级非遗项目静乐剪纸,享誉三晋的静乐莜面、豆面等小杂粮,被山西省政府确立为静乐县脱贫主导产业的藜麦,独树一帜的道情、八音、刺绣等民间艺术。这一系列的历史人文资源,不仅丰富了文旅产业的内涵,更成为静乐县文旅产业发展生生不息的滋养。
问:在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静乐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怎么样的?
宋少勇:文化和旅游业是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具有效益的优势产业、具有环保性的绿色产业。静乐境内无污染、原生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地处太原一小时经济圈、北京400公里旅游圈,境内既有天柱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又有“静乐八景”等自然人文景观。太佳、忻保、宁静等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北临管岑山,东临五台山,南临晋祠旅游景区,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优选过境区域。
近年来,静乐县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和县委确定的“365”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忻州市委提出的“太原后花园、忻州特色县、乡村桥头堡”战略定位,以绿色生态为底,做优做强旅游品牌、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为重点,将休闲、康养、生态体验、研学赏游等新业态推上静乐文化和旅游发展快车道,进一步促进全县文化和旅游的长足发展。
问:静乐吸引游客的是什么?游客来到静乐,推荐他们去哪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宋少勇: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静乐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近年来努力打造的特色乡村旅游都是游客心之向往的。
近年来,静乐县厚植绿色底色,优化产业格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景城联动、景区带村,全力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的组合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领略游、农家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追忆游5种模式。按照不同乡镇的区位优势,利用各个季节农作物的叶、花、果等特色,开辟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同时,一批田园综合体、沿河漂流、采风写生等具有静乐特色的“网红打卡点”也在积极推进中。
静乐山峻水秀,景点林立。天柱龙泉、神烟风洞、巾岩濑雨、文峰凌霄、悬钟神韵、显字佛崖、太子灵蛇、千佛净居“静乐八景”,静待大家到访寻游;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帝师故里五家庄、乐小镇程子坪、民宿窑洞庆鲁村等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企盼大家观光探索;拉碌碡、剪纸、道情、八音、静乐土豆宴等民俗、非遗、艺术,诚邀大家品鉴体验。
寻古韵遗风、观五彩藜麦、访明清书院、览鹅城新韵、享绿色土豆宴,生态静乐、康养静乐、文明静乐真诚希望各方游客前来驻足观光,深度体验静乐别样的乡风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