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多彩盐都 欢乐水乡 宜居宜游 魅力新城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展示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紧紧围绕“建设两山实践示范区”的战略部署,以打造全域旅游为抓手,着力构建“龙头带动、三廊贯通、全域覆盖”的大生态文旅格局,打造“旅游度假、文化游览、农家美食、乡村休闲、生态游憩”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全力推进“425”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叫响“多彩盐都 欢乐水乡”品牌,建设两山实践示范区。文旅项目招引和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把“守住绿水青山”作为发展底线

盐都“两山”理念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样本”,与其长期确立“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把“守住绿水青山”作为发展底线,加快生态文旅高地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盐都绿色发展的发力点。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先后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方案等多个中长期规划,以及大纵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蟒蛇河专项规划等10多个专项性规划,实现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土地利用等“多规合一”。特别是为保障盐城百万市民饮水安全,有效控制“水陆空”开发强度、区镇村开发边界,将近四分之一国土划为“红线区”。

盐都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进行源头治理,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全覆盖,统筹做好治化、治气、治水、治固废等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接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积极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修复“五荡”湿地生态,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确保持续稳定达标;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有效减少农业污染,持续改善土壤环境。

龙冈镇张本村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动员、全域整治、全力推进,实现人居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先后获评省生态村、卫生村、和谐示范村、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等殊荣。张本村持续投入500多万元完善污水处理、修建停车场,促进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以“党建+红色旅游”为引领,结合红色镇村建设,用“党建元素”点亮村庄色彩。先后流转土地2100亩,建设蟒蛇河风景观光带320亩、浅水藕套养龙虾9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多元,初步彰显文旅结合产业转型带来的富民效应。环境改善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紧扣蟒蛇河风光带建设契机,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宣传进城入镇的利益好处、方法步骤、优惠政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近几年共动迁“零散乱”农户145户,其中进城80户、入镇48户。在整治环境过程中,因地制宜加强胡乔木故居修缮保护,全力做好第二批省传统村落申报。

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能量集聚

盐都区综合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社会勤劳之手,积极破解全域旅游创建发展中的各类难题。

首先是有效运用政府引导。区级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区、镇两级不断加大财政与产业的融合力度,对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政府贷款贴息。在安排年度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经营用地指标时向旅游业倾斜;各镇(区、街道)设立产业引导发展基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在重点保证项目用地指标的同时,通过对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的回收整理,以增减挂钩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需求。

其次是积极开放市场运作。举办春季“花开盐都,春游水乡”和秋季“畅游盐都金秋行”活动,在长三角地区传统媒体、新媒体、户外等投放盐都旅游宣传广告;编制全域旅游宣传计划,制作全域旅游指南、全域旅游地图、全域旅游宣传片等一系列宣传资料,让“多彩盐都 欢乐水乡”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第三是深入推动社会共创。利用125、331省道两侧广告牌全方位宣传推广全域旅游。各镇(区、街道)、部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涉旅镇均设立专门旅游机构;区文明办结合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在“志愿江苏”平台发布,招募志愿者,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让创建工作真正做到全民共建共享,为示范区建设集聚人气、增添活力。

统筹布局让旅游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盐都区以全景覆盖、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参与为目标,科学规划全域旅游创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多规合一”,全力打造互补互融的产业片区、丰富多样的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建设层次。

高起点规划。坚持高端引领、绿色发展,把盐都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 编制《盐都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盐都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形成以省旅游发展规划为总纲,市级区级规划为框架、旅游景区(点)规划为基础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区委、区政府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综合奖考核。

全方位布局。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盐都区生态文旅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盐都区“十三五”重点旅游项目任务表》《盐都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指挥部》《盐都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聚力实施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东晋水城、蟒蛇河生态河道、草房子景区和龙冈桃花园等旅游重大工程。

多层次提升。全面开通重点景区公交车,实现高速、国道、省道与景区交通无缝对接。盐都旅游直通车1号线开通,与多家区内外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2号、5号旅游公路、完善全区慢行系统,建成多处休闲绿道,对区内国省干道旅游标识指示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大力推行厕所革命,所有景区做到旅游厕所全覆盖,87个A级旅游厕所全部可以在百度地图上查询位置。

融入长三角,始终是盐都提升开放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长期战略。盐都区已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借长三角一体化东风,与上海的交流日益频繁,连续多年在上海举办产业推介交流活动,与上海集成电路、交通电子行业协会等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普洛斯智能云仓、复旦医疗康复中心、盐芯微电子、中科院上硅所等200多个上海项目相继落户盐都,区内还有1个上海直采直供蔬菜基地和15个农产品上海直销窗口,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处处都有“上海元素”。

坚持田园、民俗、人文三轮驱动融合发展

在全域旅游创建实践中,盐都区坚定不移地向品牌要活力、以创新促发展、用文化创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田园,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提升龙冈桃花园、杨侍农业生态园、三官农庄、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乡村旅游区配套服务品味,连续多年举办龙冈桃花节、台创园花卉展、仰徐乡村乐园草莓节、泾口湿地风情园垂钓大赛、杨侍农业生态园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盐都旅游“拳头产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资源融合发展。通过推进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旅游+” “+旅游”行动,不断创造旅游新品,让全民共享旅游成果,呈现了“旅游+康养”: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泾口湿地风情园;“旅游+农业”:仰徐乡村乐园、台海花卉港,“旅游+体育”盐龙体育公园;“水利+旅游”:蟒蛇河风光带等新业态,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

盐都区成为“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休闲旅游创新发展观察基地”,厚植旅游文化底蕴功不可没。在推进文旅真融合、深融合的同时,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在全域旅游创建实践中大力延续地域文脉,从而有效保存住文化记忆,取得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的多重效益。在推进草房子乐园、丁马港、张本古村落等特色文化保护利用时,强调注重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在城市生活圈开设的博物馆、三胡陈列馆、群众文化艺术馆等文旅设施,更加方便群众就近感受体验,令淮剧、老虎鞋、柳编这些盐城人的“老记忆”焕发出“新生命”的光彩。

丰富优化业态提升旅游享受体验

旅游,既要养眼,更要养心。在盐都,游人不仅可以看到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及其成果转化,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经营,还可以现场采摘、互动体验、休闲观光、美食餐饮、娱乐健身、拓展训练、乡村野趣、摄影留念。早春时,可以目睹桃花与雪花争艳;盛夏时,可以闻到满园瓜菜飘香;金秋了,可以尽尝瓜果桃李;严冬里,仍可徜徉绿海花山。

近年来,盐都区旅游开发脚步坚定有力,开始打造以乡村观光为基础、民俗体验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突出建设“生态湿地、田园体验、民俗风情、名人文化、休闲度假”五大旅游产品框架体系,相继建成了国家A级景区、省星级乡村旅游区、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基地等景区(点)20多处。

三官村位于大纵湖镇东南部,搭上旅游发展快车之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改善乡村环境和旅游设施,成为盐都区知名乡村旅游点,受到游客喜爱,目前已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观光农业示范村”“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郭猛镇杨侍农业生态园以其独富底蕴的农耕意境让游人过目不忘,有效促进农村美丽、农业高效、农民富裕,带动周边4个村农民走上致富路,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诸多荣誉。

为让乡村旅游进一步提质升级,盐都区先后招引龙冈精品民宿、龙冈特色小镇、三官农庄建设精品民宿等旅游项目,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科技农业、休闲农园等现有资源,组织发展乡村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精品农家乐,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富民空间,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实现“小康梦”。

目前,盐都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已跻身全国50强,获评“江苏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最美中国·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最美中国·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地”和上海旅游资源推广卓越能力奖。乡村美,中国才美。不断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走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盐都旅游才会更有底蕴,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才能走得更远、更顺畅。

打造“生态、湿地、乡村、人文”主题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盐都区湖荡湿地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尤其是自2016年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后,全区上下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品牌创建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致力探索以乡村观光为基础、民俗体验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支撑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实施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突出建设“生态湿地、田园体验、民俗风情、名人文化、休闲度假”五大旅游产品框架体系,致力打造“多彩盐都、欢乐水乡”旅游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为基础、休闲唱主角、人文显特色、乡村做精品的旅游业发展新路。

盐都区先后召开全区生态文旅高地建设推进大会和全区旅游发展“四牌联创”推进会,11项旅游精品工程稳步推进: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东晋水城项目已建成对外开放,蟒蛇河风光带一期、二期已完工,草房子乐园主体工程已竣工,龙冈桃花园核心区项目建设已完成。“在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充分依托湖荡湿地资源和里下河水乡特色,抓住黄海湿地申遗带来的机遇,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探索湿地生态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大力推动生态文旅高地建设。”盐都区文广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金秋时节,盐都区水乡野趣横生,风韵独具的乡村旅游备受青睐,大纵湖、杨侍生态园等知名旅游景区人气爆棚。“畅游盐都金秋行”此时也披挂登场了:活动采用“一个开幕式+七个系列活动”形式,将内容精彩、风格各异的主题活动集中展示,从不同角度呈现盐都文化旅游发展特色和成果,都是“重头戏”,不仅带旺盐都旅游人气,更彰显出盐都“生态美”“环境优”“资源多”“人文厚”的地域特色。

尽管2021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盐都区却在“危中寻机”,强势复苏。在对外营销方面,积极开展市内外各类宣传促销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花开盐都 春游水乡”和第七届“畅游盐都金秋行”活动,做大叫响盐都旅游品牌,提高了盐都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保障旅游安全方面,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排查景区安全隐患,依法打击非法违法活动,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全区旅游市场至今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疫情期间,盐都区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等帮助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和旅行社争取江苏省支持文旅企业纾困资金,帮助景区和旅行社申报盐城市服务行业中小企业财政贴息资金。

下一步,盐都区将继续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致力探索以乡村观光为基础、民俗体验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旅游业发展新路径。将建成并启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立区级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数据中心;将围绕“旅游+N”模式,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建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设立旅游综合执法大厅;将对全区范围内的旅游标识标牌进行提档升级,继续推动“厕所革命”,指导旅游景区提升内部标识系统,更好地提升游客观光幸福感。(张荣平 龙飞吟 徐青青)

2021-12-17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展示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581.html 1 多彩盐都 欢乐水乡 宜居宜游 魅力新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