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麦乡实现从“闭塞村”到“网红村”的美丽蝶变,努力成为西藏边境旅游示范村建设的样板;中国G219推广联盟成立,西藏旅游由此谱写兴边富民的新篇章;随着拉林铁路“复兴号”的开通,西藏旅游进入“快行漫游”新阶段……近年来,西藏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
西藏自治区旅游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在扎实做好旅游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大力推动西藏旅游全域全时高质量发展,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复苏势头强劲 红色旅游升温
坐拥世界级旅游资源,西藏壮丽多姿,丰富又有差异性的自然生态景观、风格迥异和多样化的人文景观,让这里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地球第三极”。根据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统计,2021年1月至10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996.0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总收入436.01亿元,同比增长22.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藏旅游不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优化西藏航线网络布局,6月18日,北京—林芝航班复航;6月18日,“唐竺古道”号旅游品牌列车延伸至陕西西安;6月25日,拉林铁路通车运营,“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同时,西藏旅游也依托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等形成全新的旅游产品,进入“快行漫游”新阶段,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感受“地球第三极”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西藏着重把“复兴号”动车元素融入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产品中,使游客切实体验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用活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发布了以“百年伟业历程 七十辉煌跨越”为主题的7条红色旅游线路产品,让众多红色景点结成“红色旅游联盟”,汇聚红色文化,同时串联了沿线生态游、乡村游。此外,还联合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宣传部推出21个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大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西藏的“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门巴风情·雪域欢声”两条线路列入其中。
今年,西藏的红色旅游热度不断升温。如林周农场场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自2019年3月投入使用,至2020年7月1日前,共接待220余家单位团体、8200余人次,已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挂牌林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初步形成了县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厅长王松平表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西藏持续推动全区旅游适应大众旅游新阶段、小康旅游,大力推动和繁荣以‘西藏人游西藏’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城郊游,逐步将城市居民向城市周边乡村引流,打造轻度假目的地,有序推动输入型旅游经济向内生双循环转变,不断激发旅游消费活力。”
2021年国庆前夕,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在拉萨举办西藏旅游新业态分享会,重点发布了9条轻度假目的地线路,充分满足市民、游客赏秋观景、品读红色历史、温泉康养等各类旅游需求。此外,活动还邀请旅游达人分享西藏旅游新业态的相关案例,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提供了与外界交流对接的广阔平台。
再创佳绩 多向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西藏依托绿水青山、雪山草地、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0年,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扶贫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并推出“藏东乡愁之桃村寻踪游”“藏南乡恋之红谷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陆续打造了一批品牌乡村民宿和特色乡村旅游产品。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这个曾经闭塞的边境山乡,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打卡胜地”,家家都办起了家庭旅馆,吃上了“旅游饭”。2020年,玉麦乡人均纯收入达34012元,是同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倍多。
2021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西藏乡村旅游进入发展快车道,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多措并举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能。印发《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推出“乡村振兴·固边贷”“景区开发贷”等乡村旅游特色金融产品;积极携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成立西藏美丽乡村携程产业学院,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大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藏拉萨市达东村,山南市玉麦村、麻麻村等38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一个个美丽乡村不仅让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也让当地农牧民走上了增收的幸福之路。截至2021年9月底,西藏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51.98万人次,实现收入13.45亿元,农牧民直接和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就业5.1万人次,人均实现收入4100余元,家庭旅馆(民宿)数量达2562家。
走进位于山南市勒布沟景区的麻麻门巴民族乡麻麻村,临街的人家大多挂着“家庭旅馆”的招牌。麻麻门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赵恒表示:“现在麻麻村106户群众中,84户开办了家庭旅馆,户均年增收三四万元。周边乡村也在麻麻村的带动下吃上了‘旅游饭’,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为稳步推进产业强边固边,激发乡村振兴动力,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还打造了以“美丽中国·藏边乡约”为主题的G219环线产品。如今,不仅距离拉萨最近的错那县勒布沟成为备受推崇的热门景点,吉隆、亚东等边境口岸旅游日益升温。今年国庆假期,吉隆县迎来了假期旅游小高峰,吉隆口岸各大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100%,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
共话未来 政企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西藏自治区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全区旅游抓住一线、守住底线、争取高线,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防死守。对行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层层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并及时提醒旅游企业提前做好准备,解答疫情防控政策咨询。
在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积极出台相关“暖企”政策,并为旅游企业与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牵线搭桥,切实为旅游企业纾困解难。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于近期出台的《2021年度第四轮“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市场促进奖励(补助)优惠政策(第二阶段)实施方案》,覆盖了全区景区(点)、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运输企业等各类旅游企业。与前三轮“冬游西藏”活动相比,此次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面广、优惠幅度大,扩大了奖励(补助)范围,提高了奖励(补助)额度。目前,在确保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冬游西藏”活动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为进一步提高山南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今年山南市旅游发展局不仅制定了《2021年山南市旅游业扶持奖励办法》,惠及旅行社、自驾俱乐部、旅游饭店等企业,还邀请70多家旅行社共同深入山南市开展现场采风,为区内外旅行商们提供交流平台。
西藏在旅途旅行社总经理李梅表示:“近年来,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还在疫情期间为我们与其他旅游企业牵线搭桥,十分感动。下一步,我们将使用好相关部门对旅行社行业的政策支持,为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西藏旅游管理部门一系列“暖企”举措、发展思路,大大提振了西藏旅游行业的信心。与此同时,西藏旅游业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如做热亲子旅游、研学旅游、直播旅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旅游市场的复苏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虽然业务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给公司升级产品、重构渠道提供了新的契机。今年以来,公司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自驾、亲子等旅游线路产品,有效地拓展了客户群体。”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德军表示。
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通过设计夏令营主题教育活动、红色旅游研学活动等丰富的研学旅游线路,截至2021年11月,该社的研学旅行活动已吸引30批次共1400多名师生参与。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关建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广泛地动员社会资源,把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作为研学旅行的基地,让学生在旅途中探究、在旅行中学习。”
西藏岷山宝顶酒店携手西藏佰慕直播基地进行跨界合作,成立网红孵化暨直播带货基地,通过为乡村青年群体提供专业化培训,向全球推介西藏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旅游景区洽谈合作,后期将以电商直播带动,探索‘体育+研学+旅游’的生动实践,助力旅游消费升级。”西藏佰幕网红孵化暨电商直播基地创始人刘琪介绍。
下一步,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将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壮大一批农业旅游、研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新业态,有序引导和推动冰雪旅游、温泉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建设,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此外,还将继续深化中国唐竺古道国际旅游联盟作用,扩大“唐竺古道”品牌列车知名度影响力,持续做好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宣传推广以川藏、滇藏、丙察察为主的大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展望未来,西藏旅游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继续提升“西藏人游西藏活动”为主的近郊游及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康养游、边境旅游的市场规模和水平,构建全时全域全业旅游新格局,加快提升重要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内涵,推动西藏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 覃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