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宇
“当通过推介活动把家乡完美地呈现给观众的时候,那份自豪感和满足感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安徽合肥的金牌导游李国鸣在这段时间将工作重心转向了文旅推介策划。在他看来,无论是做导游还是推介策划,都是在讲述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的美呈现给更多人。
抓机遇 学习提升
自动化专业毕业的李国鸣一直对导游职业情有独钟。“大学的时候就对旅游行业很向往,在学校里也承接了一些校园接待和讲解工作。”李国鸣告诉记者,2014年毕业后他获得了进入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工作的机会。“兴趣加上机会,我就想大胆地尝试一下跨界。”
“我入行比较晚,所以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更快地提升业务能力。”李国鸣说,他参加了导游大赛,以赛代训,提升自己。2016年,李国鸣参加合肥市和安徽省的导游大赛,还代表安徽省参加了2017年和2019年举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希望可以通过参加比赛,更多地去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更快适应和提高。”在李国鸣看来,以赛代训,是最快的进步方式。“在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前,我们会参加专门的封闭培训,每天过着高中生一样的备考生活,不断地看书,不断地学习。虽然很辛苦,却很充实。能有大段的时间专门来学习相关知识,对于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机会难得。”
在李国鸣看来,参加比赛,除了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的提升之外,也是对心理素质的锻炼。“2017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时的我刚入行两年,面对经验丰富的优秀导游,还是很紧张的,那届比赛的前半段赛程在安徽举办,还有主场压力。”李国鸣告诉记者,当时主管部门给了他很大鼓励,让他丢掉包袱、全力以赴。“我也不断鼓励自己,调整心态、轻松上台,最终结果还不错,进入了十强。”
大赛过后,李国鸣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认可,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职业规划也越来越清晰。
新尝试 全情投入
“因为一直在会展板块工作,之前也接触过文旅推介。而2019年的参赛经历,让我坚定了做好文旅推介的想法。”李国鸣说,“2019年全国导游大赛有个环节是‘请到我的家乡来’,参赛选手要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推介家乡,受到了许多观众和参赛导游点赞。”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导游工作停滞,收入锐减。”李国鸣表示,“ 主管部门第一时间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鼓励,组织培训、树立典型。这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转型,对于自己在行业内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决定成为文旅推介的策划人。”
“因为做导游的经历,我希望能在文旅推介中融入情感表达,同时做得更有新意。”李国鸣解释道,“在内容上要深度挖掘,精简凝练,提炼主题;在表达形式上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文旅融合。2019年下半年至今,我们为安徽省各市县策划了线上线下近百场文旅推介会,走进了全国十几座城市。”
为做好文旅推介,李国鸣和同事们经常会深入目的地,研究最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资源。“我们为庐江县做推介策划时,在当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实地走访了景区、星级饭店和民宿,研究县志,希望能够深入地挖掘,最终融入我们的感受和想法,呈现具有特色的表达。”
在推介形式上,李国鸣和同事们也会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运用全息投影技术,融入曲艺、舞台剧等元素。“今年我们在给安徽省池州市做文旅推介的时候,就把唐代诗人杜牧的形象用舞台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配合高科技的运用,营造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
“转型过程对我来说是新的尝试,也是学习的过程。”李国鸣告诉记者,每一场推介会都是对于自身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对安徽省的旅游资源、文化民俗都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传帮带 授人以渔
2017年,李国鸣入选了首期金牌导游培训项目。此后,他也将金牌导游传帮带的责任放在了心头。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文旅行业要恢复发展,导游群体也需要顺势而变。“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做了很多努力,如调研导游群体现状、开展培训、给予扶持等,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作为一名金牌导游,我希望能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李国鸣表示,自己在尝试转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分享给更多同行。
李国鸣说:“下一步,我想做一个文旅推广营销行业的促进者,鼓励更多的同行成为家乡的文旅推介官。文旅推介是刚性需求,市场需要更多的文旅推介官讲好家乡故事。”
从去年开始,李国鸣参与了很多培训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家乡的宣传者、推介官。”
如今,李国鸣已经成为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会展团队的负责人。谈及今后是否会回归带团一线时,李国鸣给了肯定的答案:“回去带团是一定的,我是从导游岗位上走出来的,导游仍然是我最基础的身份,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了解最真实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