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三五”期间,广西坚持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两手抓,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持续增长。经过精心培育,红色旅游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主打品牌之一,广西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今年以来,广西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掀起红色游学热潮,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果。
加强资源挖掘保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出台了《推进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关于实施广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9—2022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重点推进左右江片区、长征片区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完成了一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革命文物安防工程和红色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整治工程。
广西积极开展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全面完成湘江战役遗址遗迹、档案资料普查工作,共登记红军长征过桂北遗址遗迹118处,征集文物、档案资料1143件,其中湘江战役遗址共21个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约2000处,全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0649件(套)。目前,全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多处,其中左右江地区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5系列16家景区(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甘霖介绍,过去5年,广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新增国家4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13家,其中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等12家红色旅游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目前,全区共有1家国家5A级红色旅游景区、18家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有1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力推景区提质升级
近年来,广西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展陈设施。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教育功能,丰富红色旅游景区体验活动。
广西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如期完成了68个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项目的建设和保护工作。2019年9月12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落成开放。湘江战役“一园三馆”主要位于全州、灌阳、兴安,对外免费开放至今累计接待参观者7.13万批次,1210多万人次,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
2021年,投入376.13万元用于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同比增长31.4%。申报10个2021年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安排专项资金保护修缮革命文物。2021年6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一廊一园”(一期)项目如期竣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形成“一路四园多点”的发展格局。
广西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每年统筹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3123.5万元,促进红色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加快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丰富旅游内容形式
今年以来,广西举办了以“感党恩 跟党走”为主题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活动,在全区各地线上线下开展1000多场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开通“感党恩 跟党走”主题专列和红色旅游大巴,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从实际体验中牢记初心使命、汲取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在八桂大地传承。
今年3月,广西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湘江战役之旅”等10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其中3条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指导柳州、桂林、百色、河池、崇左等市推出本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扩大和细化全区红色旅游景区(点)精品线路。编制印刷《广西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导览手册》,对推广和提升广西红色旅游品牌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广西接待国内游客7174.9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9.76%,实现国内旅游消费约662.78亿元,同比增长约135.25%。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超73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消费超670亿元。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共有84个县被列入革命老区范围。这些县份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重要抓手,推动红色文化、山水资源、民俗文化等资源融合开发,实现全域联动发展,成果显著。
凭祥市、龙州县等26个革命老区县创建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阳朔县、金秀瑶族自治县2个革命老区县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宁市兴宁区、平南县等11个革命老区县创建成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龙州县上龙乡上龙村,甫茶屯到水陇屯的旧路原是一条“马帮古道”,也是龙州县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龙州县把水陇屯红军遗迹保护与乡村风貌改造工程相结合,沿这条古道修建了龙州(水陇—甫茶)红军路景区。龙州县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到该景区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景区成为龙州红色旅游的新热点。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贵州、云南两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印发出台《广西贵州云南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规划》的实施将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培育左右江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左右江片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
广西各地还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资源整合开发,指导山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所在村、屯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精准脱贫攻坚工程融合,红色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壮大。
创新宣传推广方式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红色旅游宣传短片《红色故乡·广西篇》播出后,反响热烈。
联合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广播电视台制作播放百集“党史故事大家讲”短视频,讲述革命文物和红色景区背后的动人故事。
《红星耀中国桂林团扇材料包》《党员学习教育套装》《壮美坊·担当》等3件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入选全国优秀红色旅游创意产品。
持续开展广西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宣传“五进”活动。2021年组织红色文化旅游主题宣传小分队深入高校、机关、企业、军营、社区等开展“五进”活动22场,受众达2万余人次。广西红色旅游主题宣讲教育活动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
产业发展再上台阶
“十四五”期间,广西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引向深入,打造广西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广西将加快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保护建设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十四五”规划》《广西贵州云南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审批、组织实施,推动广西红色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创建一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融合型景区,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以上,新增广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8条以上。
广西将持续开展广西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力争到“十四五”末,专业、志愿讲解员人数突破350人,“五好”讲解员人数超过80人,红色旅游人才库入库人数超过200人。
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以桂林市、百色市、崇左市等为重点区域,培育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红+古+绿”复合型旅游景区,开发一批红色文创旅游商品,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演艺精品等。广西将通过生态旅游融合、历史文化旅游融合、民俗旅游融合、海洋旅游融合等模式,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复合型旅游景区。
在深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方面,广西将加快中越跨国红色旅游合作区建设,联合打造跨国红色旅游品牌,持续深化靖西孟麻-越南北坡红色旅游区中方区域建设。推进桂滇黔三省区的交流合作,打造左右江红色旅游圈。深化广西各设区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成立广西红色旅游发展联盟,推出一批经典红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打响广西“重走长征路”“百色起义”等优质红色旅游品牌。
根据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超5.6亿人次,新增4A级(含)以上红色旅游景区6家(含)以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将广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红色旅游目的地。
(孟萍 刘瑜明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