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汇聚文化赋能、旅游为民、广电惠民强大合力,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推动全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广电和旅游开好局、起好步。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办好河北省“民生工程”、唐山市政府民心工程。截至10月底,发售“文化旅游惠民卡”8000张、文化旅游惠民券293883张,分别超省工作部署300张、10万张。组织“七进”惠民演出2289场、“唐山大舞台”37场、“唐图讲堂”31期、“文化沙龙”10期,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推动民间文化艺术创作。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展演活动,征集到各类作品132件;乐亭县姜各庄镇(乐亭大鼓)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滦南县人民政府(评剧)等10个单位入选2021—2023年度“河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举办“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研讨活动”、京津冀“携手联动、共建共享”馆际交流;唐山市群众艺术馆创作《捻船号子》《小手拉大手》等音乐、舞蹈、戏剧作品5部,申报第十三届“燕赵群星奖”。
开展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质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3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24个,实现全覆盖并基本达标。年内新增城市书房1个。
推动文旅产业扬优成势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1月至10月,全市57个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72.87亿元。力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喜峰口长城保护利用、长城文化廊道系列工程等32个重点项目中26个开工(其中7个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唐山国际旅游岛打造国际知名海岛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稳步推进,投资2400万元完善华清月府、金沙滩温泉酒店等基础设施;南湖·开滦旅游景区完成5A级景区创建任务,等待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曹妃甸多玛乐园、遵化尚禾源旅游景区、迁西龙井关长城漂流旅游景区完成升级改造,正式申报创建4A级景区;举办唐山文旅产业投融资洽谈会,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全年共签约12个文化和旅游项目,规模总投资126.85亿元。
加快推进融合发展。2021年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9月16日在遵化市举办,推出“一条旅游风景道、一条旅游精品线”。做好文创开发,唐山市在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斩获1金3铜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培育3家骨干文创研发设计企业,全市17家4A级以上景区实现文创购物店全覆盖。推动厂区变景区,唐山德龙钢铁工业旅游文化园入选河北省首批智慧景区示范点,迁安鑫达钢铁工业园晋级3A级景区。
大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唐山市政府召开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推进会议,印发《唐山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唐山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构建良好工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唐山市冰雪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冰雪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南湖景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培育和扶持运河唐人街、培仁历史文化街区、湖畔往事系列业态项目、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等文化和旅游商业消费集聚区。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打磨提高重点剧目。邀请专家对大型现代评剧《相期吾少年》进行打磨提高,并作为唐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剧目在全市进行巡演。《相期吾少年》《更待丁香开·少年李大钊》等10部优秀作品参加“百年风华 红色旋律”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组织开展“唐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评剧《百姓医生》《滨海兰香》、唐剧《人影》《卖妙郎》《江姐》、皮影戏《红云岗》《双山情》、评腔单元剧《更待丁香开·少年李大钊》及《综合歌舞晚会》等11部优秀作品参与文化惠民。
加强艺术交流。组织唐山市5个节目作品参加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分获二等、三等奖。组织选派皮影戏项目6个展品参加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28个项目参加秦皇岛“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此外,唐山演艺集团赴北京、天津等地开展京津冀交流演出112场,进一步加深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唐山大剧院接待各类演出活动173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开展系列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普查登记,共普查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1处、参照革命文物管理的不可移动文物18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开展全市红色资源普查,共梳理出革命文物之外的红色资源77项,提出了分类保护措施。
长城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完成长城险情排查工作,共排查出存在险情的墙体11段、关城4座、谎城2座、敌台26座、烽火台3座,均纳入省级抢险加固项目库。遵化大石峪长城抢险加固保护工程通过验收,迁西潘家口、青山关、榆木岭长城修缮工程及迁安徐流口4号、21号敌台抢险加固工程完工。迁安白羊峪长城现状整修工程获河北省文物局批复立项,正在编制设计方案。
考古工作收获新成果。滦州市孙薛营区域汉代古城址及墓葬群共发现2座战汉时期古城址及百余座墓葬;对迁安市商周时期古遗址进行详细考古调查,截至目前,共踏查遗址64处,绘制图纸80余张,航拍照片等300余张,采集标本1000余件,发现夯土遗迹1处,为寻找商周时期孤竹国相关遗存提供了有力证据。配合张唐铁路、赤曹公路等重点工程进行了文物调查,共发现大型遗址7处、古墓葬6座,出土文物37件。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宣传图片展等,展示唐山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制印《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完善“唐山非遗”数据库,选调18个项目参加2021年“河北省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销售额共54万元。
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做好广告投放。以“唐山周末”品牌为统领,在央视《朝闻天下》投放唐山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不同内容、形式的宣传推介;在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及北京地铁候车区灯箱、地铁车载电视、公交车身、楼宇户外大屏等处进行唐山市形象宣传。
做好宣传推介。组织全市重点旅游企业赴北京、天津、邯郸、石家庄举办唐山文化旅游暨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推介会。携全市重点旅游企业赴北京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石家庄、廊坊、太原、郑州设立5家唐山旅游推广中心,发挥宣传揽客作用,扩大唐山文化和旅游产品在中远程市场的影响力。
做好活动营销。与作家网、《中国文艺家》杂志社共同组织举办“诗意文旅——唐山行”采风活动,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关仁山等17名作家、诗人、媒体代表参加。唐山文旅元气春游季、“唐山周末 清爽一夏”全媒体采风宣传活动、“畅游唐山 乐享生活”主题游等活动举办,传播唐山声音,讲述唐山故事,展现了唐山文化和唐山人的风采气质。
优化市场秩序环境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就假期及日常疫情防控、安全保障、市场秩序监管、应急值守等工作进行部署。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市A级景区、文化场所严格落实“预约、错峰、限流”、测温、扫码等要求,不折不扣、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集中整治等大规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行安全生产领导包联制度,班子成员带领专项工作组,紧盯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场所、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旅行社等重点,深入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线,完成“两节”“两会”等重要时期的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本地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工程,鼓励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2部作品被评为首届河北网络视听(脱贫攻坚)精品创作优秀作品,《美丽山乡我的家》《山花灿烂》《护旗者》《长城脚下红石口》4部电视剧入选“十四五”河北省电视剧重点引导与扶持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