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2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坚定发展道路 直面时代命题

常州擘画长三角文旅中轴新蓝图

常州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环球恐龙城跻身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溧阳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秋白书苑”被誉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常州模式”,文化执法改革打造“全国样板”,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今年以来,龙城常州万象美好,活力璀璨。一组组“常州实践”“常州智慧”“常州声音”打响了文旅品牌,一个个新项目、新业态、新产品为全域皆美、四季可游的靓丽画卷着墨添彩。从“幸福树”到“明星城”,再到确立“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常州文化和旅游业正以创新之姿拥抱时代,以奋斗之态砥砺前行。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江苏省常州市实施“532”发展战略起步之年。面对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时代命题,今年以来,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始终坚定不移走好“资源创造型”发展之路,以全域视野描绘处处是景诗意长卷,以创新之势释放江南名城魅力磁场,全力打造长三角最具增长力的文化和旅游空间体系、最具辨识力的城市文脉体系、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和旅游形象体系,加快建设文化繁荣、旅游兴旺的现代化常州,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阔步迈向长三角近悦远来的“文化会客厅”和“旅游首选地”建设目标,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答卷。

建设文旅中轴

拓展文旅融合新实践

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目标要求,牵头梳理并排定五大工程47个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工作),着力提升大运河—老城厢、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产品、城市文化和旅游形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建设发展水平。编制完成《“十四五”常州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完成常州市首部地方性旅游法规《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制定出台《常州市市级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奖励实施细则》,《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行业标准修订计划获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立项。

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完成《常州市全域旅游规划》修编工作,溧阳市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茅山森林世界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美音茶园、别桥原乡、茅山金牛洞、西太湖影视城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5A级景区3家,青果巷创建成为首批江苏省旅游休闲街区。

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金坛薛埠镇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溧阳牛马塘村、塘马村、金坛柚山村、溧阳杨家村、金坛金牛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家、省级乡村旅游区58家(省五星级2家)。打造以“溧阳茶舍”“金坛美宿”等为代表的乡村民宿品牌,培育“苏南第一方”庆丰村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荷塘月色、水乡荷韵”礼诗圩村等乡村休闲旅游品牌,“醉美山野”溧阳休闲三日游、仙都金坛品味山水二日游2条线路入选300条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

讲好常州文化和旅游精彩故事,承办2021年“中国旅游日”江苏省分会场活动;在“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中,常州5类15个产品入选“网红打卡地”,位列江苏省国内旅游推广工作强度指数第一方阵;主动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举办第32届上海旅游节常州分会场,“长三角餐桌常州专场”吸引25万人次在线观看;拓展新媒体传播矩阵,联手抖音打造常州文旅短视频挑战赛,累计关注达5.6亿人次。

加速产业转型

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东方盐湖城茅山盐泉小镇道天下、茅山宝盛园文化旅游度假区3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名单;茅山旅游综合开发、焦溪季子文旅综合开发、青果巷二期保护修缮工程3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溧阳曹山未来城(一期)、纺织博览园、焦溪古镇等8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截至2021年10月,全市35个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41%。

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常州市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常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领导小组。培育壮大夜间经济,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常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环球恐龙城创成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青果巷创成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环球恐龙城创建成为省级便捷支付示范区;连续两年举办“激情之夏”常州文化旅游节暨“龙城夜未央”常州夜生活节,推出青果巷运河游船锡剧演出,推出青果巷古运河书场、近园金秋书场等实景演艺项目。大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复苏升温,统筹2600万元文旅专项纾困资金,举办上海、南京等市场营销推广活动,吸引4万人次长三角游客。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华恐龙园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名单,博人文化创新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文旅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金刚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恐龙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江苏省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推选名单,“旅游饭店智慧培训系统”等6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智慧文旅示范培育项目。

突出活化利用

筑牢遗产保护根基

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实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完成常州文庙大成殿、夏家大院、盛宣怀故居等20个文物保护修缮项目,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加快推进,完成民元里一号、临清会馆等展陈项目,万缘桥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列入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项目计划;阖闾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戚墅堰机厂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常州乱针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序推进焦溪古镇保护和联合申遗,《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举办全国“行走大运河”常州主会场活动,向全国展示运河保护“常州经验”;青果巷、运河五号、常州三杰纪念馆等“常州十景”入选江苏省“运河百景”。

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全市27处不可移动文物、119件套可移动文物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率先启动溧阳市革命文物保护片区规划编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复原陈列项目入选江苏省红色遗产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项目。完成三杰纪念馆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常州三杰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常州三杰”青年学习社等,恽代英生平事迹临展入选江苏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红色+绿色”“红色+研学”等特色旅游线路产品,举办“长三角万人游红色常州”活动,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塘马村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加大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四集电视纪录片《常州三杰》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锡剧《烛光在前》参加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作为开幕大戏参加“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滋养精神家园

持续优化公共文化供给

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承办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分会场活动,锡剧《烛光在前》荣获省“文华大奖”,民族管弦乐《昔我往矣》、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你》、中篇弹词《邓稼先》、锡剧《一只古董碗》《城里城外》获“优秀节目奖”,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锡剧《烛光在前》、儿童剧《野蜂飞舞》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常州市获优秀组织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百部优秀剧作典藏》,市民族乐团“心韵”组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大型项目扶持,儿童剧《戏娃》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市、区两级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文化馆一级馆;先后建成30家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新空间“秋白书苑”,被誉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常州模式”;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出市文化馆“线上课堂”“云上剧苑”“云上展厅”,市图书馆“常图云借”、常图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建成13个“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17支全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首次设立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溧阳“少儿书法”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常州博物馆“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获评“全国文化遗产云传播十佳项目”,“悦纳龙城、博悟万物——常州博物馆劳动实践课程”“跟着文物游常州”研学游项目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

打造执法改革“全国样板”,文化和旅游部在常州召开2021年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现场会,给予常州文化执法改革“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刚柔并济、守正创新”的高度评价,执法改革“常州模式”走向“全国样板”。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家文物局认可,相关案例入选全国“十佳案卷”。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恐龙园文旅、天目湖旅游、东方盐湖城等10家企业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红名单”。在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全面推行“常州礼遇”服务标准,首批认定11家“常州礼遇”品牌饭店;天目湖宾馆获批国家白金五钻级酒家,3家饭店被评为国家五钻级酒家。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稿

2021-12-02 坚定发展道路 直面时代命题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251.html 1 常州擘画长三角文旅中轴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