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开封黄河文化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转化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开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重要支撑,更是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纽带

□ 张野 李涵闻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封兰考的讲话中还强调:“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正能量。”在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奋斗过的黄河流域,不仅流淌着源远流长的黄河,也沉淀着沧桑厚重的文化,更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黄河与开封紧密相连,凝聚了炎黄子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孕育了绵延八朝、响彻东方的古都文化,缔造了继往开来、影响广泛的大河文化。

一、开封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南岸的文化富集区。流经开封的黄河干流长88公里,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的开封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丰富的黄河文化成果,使开封黄河文化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黄河腹地安澜的枢纽。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而黄河开封段正位于“豆腐腰”之上,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河道宽窄不一,泥沙容易淤积,溢决威胁严峻。历史上,开封饱受黄河水患,黄河屡次决口,城区屡次被淹,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性影响。为争取黄河安澜,开封建设了抵御水患的河工设施,也留下了“林公堤”“铁犀牛”“冯玉祥兴修水利碑”等文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黄河开封段的治理,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华北、中原、华东三大解放区统一的治河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地点曾迁到开封的城隍庙街。毛主席第一次专程离京视察黄河,就选定了黄河开封段。开封始终将黄河安澜摆在工作首位,重视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作为黄河腹地安澜的关键枢纽,开封承担着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重大责任。

大河古都文化的高地。开封是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古都,至今已有4100年的建城史。开封因水而都,与黄河渊源深厚,在大河古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夏朝逐水都老丘;战国魏惠王开凿鸿沟,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隋唐以来,沟通黄河与汴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定都开封;北宋东京城“四水贯都”,漕运兴盛,汴河分流于黄河水,“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带来北宋的盛世繁荣。开封孕育出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领先世界,文学艺术登峰造极,城市治理水平先进,商品经济繁荣发达,市民文化精彩纷呈,构筑了大河古都文化的高地。

大河治理精神的典范。黄河宁则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之大计。黄河在开封决口次数最多,成为历代执政者治理黄河的要地。大禹、于谦、林则徐等在开封治水,留下了大河治理的丰功伟绩与动人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于1952年、1958年两次到兰考东坝头视察,向全国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开封在积累了丰富黄河治理经验的同时,更形成了不屈不挠、舍己为公的治河精神。“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是大河治理精神的集中体现。以焦裕禄精神为代表的大河治理精神,是新时代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初心、艰苦奋斗的强大动力。

二、开封黄河文化的突出特色

在开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找出开封黄河文化的差异,突出开封黄河文化的特色。

黄河景观的奇特性。在黄河中下游,由于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悬河奇景。而黄河开封段是中国最高的悬河,也是最具典型性的悬河。开封多次被黄河水淹而又原址重建,造就了城市中轴线千年未变,以及历史都会城城叠加的“城摞城、路摞路、宫殿摞宫殿”等世界罕见奇观。地上悬河与地下城摞城,构成了黄河流域独特的“双奇”景观。

地下遗产的丰富性。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开封地下遗产尤为丰富,记录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反映了黄河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关系。众多的遗产既是反映黄河盛世文明的都城遗产,也是反映黄河文化伟大成就的文化遗产。地下遗产连廊成片,构成了地下博物馆之都。

水城共生共融的典型性。开封因水而兴,素有“一城宋韵半城水”之称,具有鲜明的“北方水城”特点。黄河为开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水域面积占开封城市建成区的15%。开封已形成“以黄河为源、四横五纵、十湖连通”的城市布局,逐渐构建“城水共生、水文交融、四水同治”的格局,是水城共生共融的典型城市。

城市文化的先进性。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开封曾经创造了先进的城市文化。自西周至唐代沿承的“坊”“市”分隔城市格局在北宋东京城走向瓦解,“宵禁”也随之取消,一座展现全新生活方式的城市在此诞生,成为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诞生于此,更有纸币的创造、书院的勃兴、教育的普及、书法绘画的登峰造极、二程理学的独见异彩等,无不体现着历史上开封城市文化的先进性。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其中城市文化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治理精神的引领性。焦裕禄精神诞生于治理黄河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形成于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过程之中,是百折不挠、生生不息黄河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来到开封兰考视察,先后两次阐释焦裕禄精神,把兰考作为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弘扬焦裕禄精神,引领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正能量,是开封作为焦裕禄精神高地的神圣使命。

三、开封黄河文化的价值转化

开封黄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可以促进精神力量凝聚、文化传承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在新时期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广阔的价值转化空间。

党群保护生态的精神力量。开封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历经与黄河漫长的斗争史,每一次对黄河水患的治理、与黄河之害的战斗,都体现了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适应,体现了黄河文化天地人和的思想,体现了保护生态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开封群众重视黄河治理和黄河生态保护。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党的好干部带领群众治黄治沙,凝聚了党群共同保护黄河生态的精神力量。这为新时期党领导开封人民开展生态保护建设注入了持续动力,也为构建水城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

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黄河是一条文化遗产廊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通道。开封在都城时代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文化交流中心,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区域。尤其在北宋时期,开封可谓“八方争凑,万国咸通”,形成了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生动局面。近年来,开封立足黄河,面向世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开封不断加强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扩大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综合保税区、开封海关等高能级开放载体的建成,开封对外开放进入加速突破期,传统文化要素与国际化要素不断融合。开封将继续发挥黄河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新时期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大河古城保护利用的样区。黄河为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都留下了丰富的自然遗迹与文化遗产。开封建立了“古城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黄河古城的保护利用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明确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战略定位,推动古城保护利用体系建设;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准则,紧抓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级北宋东京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契机,逐步打造大河古城保护利用的样区。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范例。长期以来,开封重视将黄河文化植入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开封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基本定位,以“文化+”为特色理念,以“全城一景,景城一体”为主体思路,以“宋文化旅游”为核心抓手,走出了一条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开封将继续发挥黄河文化的比较优势,加强对黄河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范例,为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开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重要支撑,更是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开封要利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契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21ZDA08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

2021-11-26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新时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开封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重要支撑,更是郑开同城化发展的重要纽带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117.html 1 开封黄河文化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转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