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坐落在广东佛山核心片区的岭南天地游人如鲫,热闹欢愉。这座延续了历史的厚重印记,保留了城市文化肌理,同时又展示时代的创新创想的城市文商旅综合体,将“夜佛山”装扮得更具风采与魅力。作为广东首批省级步行街和商圈,岭南天地舒适的消费体验和年均2500万人次的客流量,引领着佛山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潮流。
依托岭南深厚底蕴的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一直以来,佛山文化和旅游业稳步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厚积薄发,以岭南天地、南海千灯湖公园、佛山创意产业园、顺德欢乐海岸等为代表的文旅消费业态和聚集区声名鹊起,既为城市聚集了人气,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动能。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科学精准的常态化防控和释放利好的政策扶持筑牢了旅游复苏的基础,为城市发展留住了信心和活力,文化和旅游之花次第开放。基于此,佛山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今年8月,佛山市政府向全市下发《佛山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强调以高水平参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为主线,以加快数字经济、夜间经济发展为契机,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促进佛山文化和旅游业加速恢复繁荣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文旅消费试点城市。
政府主导 规划布局
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的启动引起重视,各级主管部门思路创新,举措频频,引领消费趋势,吸引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
禅城区在规划部署上发力,结合祖庙片区一体化改造,打造祖庙路步行街区,扩大祖庙游玩、休闲、购物半径;支持佛山创意产业园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在佛山乐园和琼花剧院引入大型旅游演艺游乐消费项目,丰富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同时,禅城区围绕禅城建陶、酒文化、针织、电子光电等行业,打造主题突出的工业旅游产品,发挥南风古灶、陈太吉酒庄的“陶醉”精品工业旅游线路示范效应,支持安东尼观光工厂、东鹏陶瓷博物馆等做大做强。打造“3+9+N”多层次城市商圈体系,重点建设祖庙-季华路商圈、禅桂商圈、大良-容桂商圈3个佛山核心商圈,形成面向全市、辐射周边地区,满足高端购物、商务、旅游等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商圈。
南海区聚焦文化和旅游消费重点项目,包括千灯湖片区、听音湖片区和里水片区,均已颇具规模和消费吸引力,刚刚落成的听音湖片区,集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商务会展、文化中心、飞鸿馆、观心小镇等多种业态于一体,正努力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文旅消费聚集区。此外,南海以会展经济作为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抓手,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四海网红节落户南海,盛况空前,聚集了大量人气,带动了多领域的投资和消费。在此期间,南海区还出台多项文化和旅游扶持奖励政策,为企业赋能,为市场加温。
顺德区用旅游全域化、区域品牌化概念塑造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环境,夯实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基础,增强文化和旅游业形象特色及城市辨识度,推动形成消费热点。支持欢乐海岸二期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南方智谷、顺德港、德胜河中轴等片区服务功能,突出人文体验和配套服务,吸引客流聚集。
高明区努力挖掘消费潜力,构建社会、企业、市民、政府“四位一体”消费新模式,多渠道鼓励市民消费,扩大乡村旅游业态,推进建设工业旅游示范点、特色民宿集群、省级及以上研学游基地,丰富旅游消费业态。鼓励社会办赛,促进休闲体育健身消费。结合各类节庆、展览活动,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和旅游、体育消费活动品牌。以盈香生态园为例,目前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快推动园区的二期项目,整个项目投资10亿元,包括住宿产品、研学旅游产品,通过打造标志性龙头景区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尤其是过夜游消费。三水区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扩容提质。把旅游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把文化带入到当地旅游中,如疍家文化、红头巾文化、美食文化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推动市场消费增长。
各区的改革举措是一块试金石,不仅考验城市消费水平,更激活城市文化和旅游业态扩展。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新文表示,规划引导、市场驱动、政策支持、标准对接、机制创新是目前佛山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主旋律和重点工作。
文化引领 提质增效
岭南文脉积淀千年,佛山醒狮文化、功夫文化、龙舟文化闻名遐迩。祖庙“古”文化、石湾“陶”文化、西樵“道家”文化、顺德“食”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比比皆是,在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体系的进程中,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青石板、镬耳屋,在广东省级步行街岭南天地的构建中,文化符号无处不在,保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就有22处之多,如简氏别墅、李众胜堂、酒行会馆、嫁娶屋等。此外,还有70多家知名现代品牌店。岭南天地商业管理总监雷艳卿表示:“我们主要想通过商业保育文化,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成为带动和支撑商业的支点,使岭南天地的价值最大化。”
在文化创意方面,岭南天地致力于非遗项目传承和本土创意开发,用老建筑创造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体验,邀约广佛地区非遗大师在此设立工作室,使岭南天地成为悠久灿烂的岭南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和新旧文化交接的一片沃土。
在园区的龙塘诗社里,一条色彩绚丽、造型独特的剪纸龙让许多游客驻足、遐想。这是佛山本地年轻的女剪纸艺术家陈粉丸的作品。她的剪纸艺术打破了中国剪纸传统的固有审美特征,化平面为立体,使作品具有抽象的概念和情感趣味。雷艳卿表示:“陈粉丸一开始是从岭南天地起步,将传统的剪纸艺术用新时代理念阐释。我们持续支持陈粉丸创作与发展。现在她的作品已经遍布广州太古汇、天环商圈等多个高端购物场所。我们想要营造的就是一种不同凡响的、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
除此之外,岭南天地多次邀请本土艺术家、文化人相继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并鼓励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岭南文化元素。今年国庆,广东本土漫画家炭烧老广胡庆麟带着他笔下寓意添丁旺财、人才济济的“茨菇仔”动漫人物来到岭南天地进行首展。餐桌上圆胖的“茨菇”成了有情绪、有故事的IP人物,在岭南天地打造的“躺平局”“吃货局”“吃瓜局”三大主题场景中更显生动趣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向人们传递识玩、识食又识叹的粤式饮食文化和生活态度。
“我们想让本土文化与公众产生链接,促进文化与公众的共鸣,坚持‘文化与社交’是我们始终致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品牌核心。”雷艳卿认为,通过公共艺术激发城市和商业的活动与想象力,为佛山发力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创造新的商业活力,这是佛山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责任。
岭南天地所在的禅城区,坚持培育“文化+”消费模式,以传承岭南文化之脉,建设佛山文化之心,将岭南文化轴线与经济带有机结合发展,增强“祖庙岭南圣域、国公古庙铸造圣地、塔坡佛山初地、琼花会馆粤剧圣地、鸿胜馆武术圣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风格别具、文蕴生辉的“一主多支”岭南文脉轴文旅消费聚集区。通过 “秋色巡游”“岭南年俗欢乐节”“行通济”“北帝诞”“粤剧华光诞”“陶艺节”等岭南民俗节庆活动的唤醒集体文化记忆,从而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
顺德区着力挖掘美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全球美食之都”城市超级IP,推动寻味顺德旗舰店进驻一线城市,线上线下结合,引流量,树品牌,增强城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水区位于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处,因水得名,因水而兴,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风生水起,岭南水韵游风靡一时,芦苞镇河鲜一条街让游客趋之若鹜。如今,水文化的挖掘整理、探索研究,已经成为三水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将三水文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延续,构成了三水文化和旅游业的内核和消费热点。
此外,祠堂文化是三水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另一特色。三水祠堂众多,大大小小的祠堂散落于乡间村落,保存完好的有近200座。近年来,三水区大力推进“祠堂+文化”的创建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特色,从而为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给。如白坭镇陈氏大宗祠、芦苞镇长岐古村卢氏宗祠旅游资源丰富、人气旺盛,三水区对其及周边进行旅游设施配套建设,让祠堂变身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祠堂不仅为宗亲提供传统服务,还为周边村民提供文化服务、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服务。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打出特色“组合牌”,搅热了当地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一湖春水。(未完待续)
(张俊 张宝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