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夹河乡姜庄镇

水岸老家

文<放猪江湖

茂密的林木遍布房前屋后,秋叶铺陈于乡村小径,土坯墙上巨大的落地玻璃门窗,让散落的民居古朴中透出时尚,而在三五米之外,滔滔黄河静缓流深,带走了春夏秋冬,留下了古老记忆与乡愁,这便是被人们称为“黄河边最后一个古村落”的姜庄。

姜庄村位于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是当年刘邓大军横渡黄河的重要渡口。数年前,这里是一个贫穷破败的小山村,到处是坍塌的房屋、荒芜的庭院和半人高的杂草,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安家,村子渐渐成了一座空村。

改变发生在2017年春天。彼时,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石油共同选定这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民宿,从此开始了脱胎换骨的历程。数百处破败闲置的民居院落被一一改造成吸引城里人度假休闲的民宿,“乡村振兴”在这个古老的小村开出了令人悦目的花朵。

前些天我抵达这里时,秋意正浓,粗壮高大的白杨树迎风落叶,树木与小径相互环绕,置身其间,秋香满怀。改造后的古村民宿群,每一处庭院、每一座民居都保留着旧时样貌,土坯墙壁与玻璃窗户装饰在一起,看起来朴素静雅。有几处院落面临黄河,方寸之距,躺在床上,推开窗子便可与黄河对话,清晨,足不出户便可欣赏一场黄河日出。

晚秋里的村庄,风烟俱净。在一处叫“枣园”的庭院里,墙角下有一条小船。或许,它也曾逆流而上泛于黄河,如今却化作诗意的点缀静默一隅。

随意在村中游走,风过眉梢,涛鸣耳畔,尘世间的繁芜似乎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没有嘈杂,亦无焦虑,或许这就是乡村旅游带给我们的心灵慰藉吧。

偶然碰到一两位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笑呵呵地打招呼:“来啦——”那亲切的乡音、慈祥的面容,瞬间仿佛回到了乡村老家。

一位老人告诉我,由于姜庄紧挨着黄河,20世纪60年代,这里经常遭受洪涝灾害,大量耕地农宅被洪水冲毁。原本有300多户村民,后来逐渐减少,再后来,年轻人外出打工甚至举家迁出,村里只剩五六户人家,而且基本都是老人。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村子被修整一新,搞起了乡村旅游。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不少城里人来村里小住度假,很多村民也开始返村务工,既能在家门口工作,还大幅增加了收入,自家种的大豆、玉米、红薯也成了抢手货。

据说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姜庄,是因为村民大多是姜子牙的后人。到今天,姜姓已传承了97代。前几年,每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姜氏族人都会聚集到姜庄村口的祠堂祭祖,有时候还会举行小型联欢会,人们相互问好,然后惜别。

老人说,村里还保留着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姜族谱》。这是多么遥远的家史传承,如大树般分枝散叶,最终还能聚在一起,不得不让人感叹姜庄村的古老与凝聚力。

村子一隅,3口古井四周被装上围挡,成了后人追寻历史光阴的景观。在一方斑驳的石碑上,记录着明景泰三年(1452年)官员徐有贞受命在此治理黄河水患的经过。不远处还有一尊“镇河神兽”和一方已无法辨认文字的石龟碑刻,碑刻上的图样十分复杂,颇具神秘色彩。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姜庄村特殊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原腹地黄河岸边的古村落,这里的民俗文化十分浓郁。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民会举行庙会,吸引周边地区约10万人参加。此外,红色文化、孝道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

眼下,乡村振兴的道路已经铺就,这个黄河边的美丽古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

2021-11-23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夹河乡姜庄镇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1037.html 1 水岸老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