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4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青岛:政银企齐发力 助行业快速复苏

□ 本报记者 肖相波

为了降低疫情给文化和旅游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青岛政银企三方积极行动,通过出台纾困措施、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探索自救道路等方式,推动文旅行业尽快走出疫情阴霾。

助企纾困措施接连出台

近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旅游企业纾困的通知》,从“落实国家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惠企力度、给予旅行社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加强旅游宣传推广、优化为企服务营商环境、有序放开文化和旅游活动场所”六个方面,对旅游企业的诉求予以回应,引发当地文旅企业的广泛关注。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杨元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入境旅游一直处于暂停状态,国内跨省游业务时常被零星疫情阻断,旅游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企业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广泛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的基础上,出台了上述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

从2020年至今,青岛市出台多项措施,推动行业复苏。去年2月,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了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缓缴社会保险费、支持鼓励各类灵活用工信息平台发挥作用、延期缴纳税款、减免中小企业税费等多项举措,帮助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去年7月,又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围绕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恢复市场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奖补措施。

“贷款+贴息”解燃眉之急

“2020年初疫情暴发那会,我们接待的所有旅游团都面临退单问题,企业面临着约200万元的资金压力。好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及时帮我们牵线搭桥,让我们从银行获得了150万元抵押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帮助我们实现正常运转。”青岛宝龙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曲立宝说。

去年5月,青岛市启动“文旅金声”青岛市文旅产业金融服务互联行动,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帮助文旅企业更全面地了解青岛市金融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及各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指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文旅企业。今年以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农业银行青岛分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金融在产业发展、业态培育、文旅消费等方面的支持措施落地。

“今年6月,我们从农业银行拿到了1000万元贷款。因为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农业银行有合作,贷款利率相比其他银行要低一些,还能享受到20万元左右的贷款贴息,给企业的帮助很大。”青岛星程酒店行政部门负责人姜蕾告诉记者,100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酒店装修、设备设施维护和更新,全力提升入住客人的体验。

据介绍,2020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争取财政资金500多万元,对50多家文旅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支持。今年,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安排了155万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保持金融纾困措施的连续性,推动文旅行业加快复苏。

企业积极探索自救之路

面对不断出现的零星疫情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青岛市文旅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自救道路。

“疫情以前,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是地接和长线组团。去年,我们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尝试开发近郊游和高端亲子游市场。今年十一假期,我们和融创集团合作,推出了‘和妈妈的航海计划’自驾亲子营活动,吸引了600名游客参加。目前,旅行社的经营情况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百分之五六十。”青岛飞扬国际旅行社团队操作负责人纪敏告诉记者。

今年7月,青岛超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联合云智旅科技,开发了主要面向同业的线上服务平台—旅诚网。类似这样的B2B2C整合性平台在国内并不多见,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青岛文旅行业探索自救的一个亮点。

青岛超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婷婷表示,旅诚网前端可为旅游企业提供旅游产品线上展示、采购、成交服务,后端可为企业提供服务跟踪、评价回馈、数据总结等服务,同时还可以分析线上游客的喜好、出行大数据等,以此实现旅游全产业链企业间的共生、共赢。目前,旅诚网已为全国40多个城市2.1万家旅游企业提供服务。

在“危”与“机”并存的当下,青岛文旅企业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扶持下积极自救。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青岛文旅企业正在加快走出疫情阴霾,早日恢复活力。

2021-11-04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0620.html 1 青岛:政银企齐发力 助行业快速复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