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
第02版:旅游报02版

重走红色之路 探寻生态之美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采风活动走进江西井冈山

□ 本报见习记者 范朝慧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多家媒体及OTA代表,组成“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采风团,走进江西井冈山,沿着“井冈之路·星火燎原”精品线路,走进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故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等红色景区景点,重温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井冈山革命历史辉煌,自然风光幽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近年来,井冈山依托丰富的红绿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红色为底色、以绿色为亮色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持续擦亮“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多彩井冈山旅游金名片。

传承红色基因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游客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缓缓走进序厅,一盏雕刻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的巨型青铜制油灯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这盏油灯取材于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使用过的一盏油灯。熠熠不息的灯火,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讲解员介绍,90多年前,在井冈山茅坪乡八角楼,毛泽东借着油灯一根灯芯的微弱灯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穿过“红军洞”,观看“黄洋界保卫战”场景再现;在拿山红军剧场内,欣赏以自然山水为舞台、以井冈群峰为背景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上,扛着红旗、挑着扁担、穿着红军服体验当年红军挑粮上山的艰辛……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井冈山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不断推动红色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推出集体验、参与、互动于一体的红色培训“井冈模式”,实施“旗、火、魂、号、山”红军故乡情景再现工程,加快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到这里参与红色旅游、感受红色文化。

“我们推出了‘红军的一天’红色培训体验项目,让游客‘生活’在山村、体验在农户。游客到这里重走挑粮道、体验田间劳作,感受红色精神。”井冈山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工作人员罗嗣尧介绍,这类活动既丰富了井冈山的红色培训模式,又为百姓增加了收入,实现红色培训与农民增收统筹兼顾。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井冈山共举办培训班4518期,培训学员26万余人次。

做好绿色文章

极目远眺,五百里井冈层峦叠嶂、气势磅礴。9月26日,采风团驱车前往黄洋界哨口,参观黄洋界哨口营房、黄洋界哨口工事、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和红军挑粮歇息处等遗址。

井冈山不仅是“红色摇篮”,还是满眼青山绿水的“绿色宝库”。目前,井冈山拥有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车行井冈,山路盘旋。一路上,林海一山连着一山,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分布。

90多年前,这里曾打响黄洋界保卫战,红四军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一首《西江月·井冈山》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如今的井冈山,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依托绿色资源优势,做足山水文章,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发展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及康养旅游,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这些都是村民的房子,毗邻景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随着井冈山研学旅行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家开办民宿,为参加研学旅行的学员提供吃住。”罗嗣尧指着手中的研学旅行地图说,“学员白天在景区考察,晚上在农家吃住,景区与周边村庄互动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井冈山已建成民宿点22个、接待床位1万余张,现有5A级乡村旅游点1个、4A级乡村旅游点7个、3A级乡村旅游点3个、旅游风情小镇两个,打造了罗浮双养小镇、黄坳运动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井冈山共出售景区门票42万余张,实现门票收入5773万元。

旅游富民增收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夜幕降临,走进拿山红军剧场,一首充满红色记忆、客家味十足的经典民歌伴着习习微风传入耳畔。

拿山,当年井冈山人民送别红军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留有红色历史的深深烙印。

10万平方米巨型舞台、4000平方米巨幅红绸、600名演员……一场融实景、音乐和灯光于一体的实景演出《井冈山》正在拿山红军剧场上演。演出以《血》为序幕,分为《旗》《灯》《情》《火》《路》5个章节,再现了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角楼的灯光、十送红军等场景,为观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井冈山红色历史画卷。

“非常震撼,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红军战士倒下后,孩子不停地呼喊着妈妈。”“井冈山人民送别红军的场面太感人了,真是军民一家亲。”演出结束后,观众感慨道。

从2008年10月1日首演至今,《井冈山》已演出近3000场次,接待观众达400万人次,门票收入上亿元,不仅成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更帮助当地农户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600多名农民演员大多是拿山镇、厦坪镇的村民,其中不少是红军后代。村民白天干农活,晚上到剧场表演,既不占用劳作时间,还能增加收入。”井冈山华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梅琴说。

“村民晚上演出,每人年均增收7000余元,都乐呵呵的。”罗嗣尧介绍。

2021-10-20 范朝慧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采风活动走进江西井冈山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750.html 1 重走红色之路 探寻生态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