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第01版:旅游报01版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仰韶文化

本报讯(记者 崔哲)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总结仰韶文化百年考古成果,通报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介绍,仰韶村、城烟、双槐树等遗址新发现的丝蛋白,淀粉粒、酵母等可能与酒有关的遗存,大型带回廊房屋建筑遗迹以及家蚕牙雕艺术品等,是仰韶文化社会复杂化的集中呈现,表明仰韶文化中晚期已经、即将或者初步进入了文明社会。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介绍,半坡遗址开启了中国首次大规模聚落考古实践,泉护村遗址树立了庙底沟类型的分期标杆,陕西仰韶文化聚落中出现的防卫或礼制性设施开启了龙山时代高等级聚落礼制设施的先河。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馆员张光辉表示,山西已逐步构建起“枣园/后冈一期—西阴—西王村/义井”文化谱系,近年来,师村、北橄、德岗等遗址考古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仰韶文化聚落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表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积蓄了深厚的人力物力基础,庙底沟风格彩陶成为“最初的中国”一体化进程靓丽的符号,距今5300年之后庙底沟类型核心地区出现社会动荡,中华文明向四方辐射进入了更辽阔的空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海表示,仰韶文化孕育了成熟的粟作农业,以彩陶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了早期城市化进程。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仰韶文化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肯定了百年来仰韶文化考古成果。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工作,凝聚多学科、跨学科专业力量联合攻关,深入挖掘整理、阐释展示仰韶文化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化理论探索与建构,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2021-10-18 崔哲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7680.html 1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仰韶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