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3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高质量打造太行旅游 助推长治转型蹚新路

9月26日——28日

备受瞩目的山西省第七次旅游发展大会

将在长治市举办

本次大会以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大美太行在山西”为主题

由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承办

上党从来天下脊。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雄居太行之巅,古称“上党”,素有“与天为党”之说。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城市,长治市将借助旅发大会宣传展示、招商推介、带动发展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全方面展示长治倾力打造“太行宜居 山水名城”的生动实践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魅力。

倾力打造“太行宜居 山水名城”

长治地处太行山中段,荟萃了八百里太行壮美的风光。以峡谷为主的景区面积达1300多平方公里,高峰入云、绝壁对峙、万壑争奇、河谷幽深、悬流滴翠,太行山大峡谷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八泉峡、天脊山、太行板山等众多自然风景区,以独特的风采向世人展现着太行山“雄、奇、险、幽、秀”的风光。本次大会的主会场——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有500多种植物、168种鸟类等,尽显太行水乡灵秀。近年来,长治市大力实施漳泽湖生态修复和水体治理工程,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空间、康养旅游的目的地。中心城区20公里的环城水系,市区的大型公园和星罗棋布的绿地游园,勾勒出长治山水城和谐共生的图景。

长治还是太行精神的孕育之地。当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千山万壑的太行山筑起的铜墙铁壁,写下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长治,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等著名战役,英雄的八路军将士和老区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现存的843处革命遗迹和纪念地见证着红色土地上的铁血荣光。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传说发端于此;长治是“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清代以前地面古建筑达3580处……

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治市坚持老城改造和新区扩容同步推进,强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完成“一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市辖区面积扩大到2631平方公里。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攻坚行动,利用腾退土地新建10处停车场、66座公厕、4座城市驿站、22处街头游园和景观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全长79公里的集全程马拉松步道、自行车赛道、旅游公路于一体的环漳泽湖景观道路和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便捷着人们的出行;新建机场航站楼面积达1.2万平方米,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太行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共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

作为国家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今天的长治,正全力聚焦转型发展、安全稳定、民生保障和党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要,奋力谱写长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长治市打造太行旅游品牌,依托太行山水、红色基因、历史文化、清凉宜居等资源优势,优结构、提品质、强服务、塑品牌,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景区为王。以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天脊山、黄崖洞等特色景区为核心,打造了以太行山旅游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2020年,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崖洞景区正在提升创建中,全市景区实现了品质提档升级。

加强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了神龙湾旅游区、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壶关太行文旅康养综合度假区等文旅项目;黄崖洞、赤壁悬流、欢乐太行谷、襄垣万亩花海、晋道房车露营地、漳泽湖湿地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先后建成开放。

做强康养产业。康养产业全方位融入“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战略部署,灵空山康养小镇、嶷山森林康养小镇等十几个项目稳步推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养生与旅游结合,打造了长治康养品牌。

文旅融合共发展。作为全省文旅融合的经典剧目——大型实景剧《太行山》自2011年运营以来,观演人次达47万人次。今年7月1日,在武乡太行龙湖,大型红色主题实景剧《太行山上》精彩上演,该剧是原《太行山》实景剧的升级版。长治以“两园一剧”等大批红色旅游精品项目为抓手,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长治市文旅融合推向新高度。

全域旅游渐入佳境。壶关县、武乡县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顺县、黎城县、上党区、屯留区、襄垣县、沁源县积极创建;深挖古村落和历史街区的旅游价值,建设健康休闲小镇。

助力乡村振兴。坚持“以旅促农”,推进古村落保护和乡村环境改善,大力探索“旅游+扶贫”模式。目前,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武乡县砖壁村、壶关县大河村、平顺县岳家寨村成为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壶关县大峡谷镇成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平顺县西沟村等11个村成为第一批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

夯实发展基础。开通了郑州、安阳、晋城、临汾4个城市到长治和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两景区的城际旅游公交。全长563.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长治段,连接全市12个县区的30个景区,构建起“快旅慢游深体验”的旅游交通体系;扎实推进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上线上“云”;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旅游厕所532座;建设完善了一批贴合游客需求、软硬件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停车场和自驾营地体系,夯实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5A级景区、12个4A级景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还有69个中国传统古村落,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倾力打造太行山水绿色游、抗战热土红色游、研学游读古色游、避暑康养特色游四大旅游特色文化,努力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长治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

全面叫响“山西长治 壮美太行”品牌

近年来,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长治市委、市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标准规划了一核(城市休闲服务核)四区(太行山水旅游区、上党文化休闲区、红色文化体验区、太岳休闲度假区)的文旅产业空间布局,以全市之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此次旅发大会的承办城市,长治将以此为契机,借势锻长板、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加强项目建设、创新旅游业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文化和旅游产业,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重点打造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村特色的精品民宿,建设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乡村度假区、特色古村落,带动农产品深加工、手工艺品、农家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让农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让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走稳致富路。

大力打造康养目的地。依托长治得天独厚的气候、山水、医疗、小杂粮、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围绕构建包括旅居、养生、养老、医护等在内的多样化、高品质、全周期康养产业体系,整合优化资源要素,着力打造精品康养旅游产品和养生度假基地,让长治成为全国重要康养目的地。

让生态成为旅游优势。始终把良好的生态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和依托,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各类生态旅游项目,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系统化全域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让长治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实现文物高品质赋能。充分发挥历史文物、革命遗迹数量多、类型多、代表性强的优势,加强对文物的合理利用。运用现代技术,以“文物+旅游”的方式,打造一批可观赏、可亲近、可品读的旅游产品,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

“举办一届大会、打造一个精品、留下几项活动、助推一方发展”。长治市将以此为目标,强力打造八泉峡、漳泽湖湿地、太行板山“三个精品景区”,叫响上党文化游、悦动太行游“精品线路”,让环湖马拉松赛、推介展演、湿地晨游三项活动成为宣传长治的靓丽名片,叫响“山西长治 壮美太行”品牌,助推长治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太行山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赋予了长治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长治市先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中国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中国十佳旅游品牌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

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创新、开放、奋进中的长治,热情欢迎国内外嘉宾和游客来到太行之巅,了解长治、传播长治、投资长治,身临其境感受“山西长治 壮美太行”的无穷魅力。

(王文华/文 长治市新闻中心供图)

2021-09-23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9754.html 1 高质量打造太行旅游 助推长治转型蹚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