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工业城市,更是一座英雄城市。近年来,唐山始终以“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精神领航定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成了新旧动能的转换平台,构建起了历史文化游、工业文明游、红色经典游、滨海休闲游竞相发展的格局。自2017年开始,唐山连续举办了四届市级旅发大会,培树了“长城山水”“海岛湿地”“滦河文化”“城市休闲”四大精品片区,推动创建了1个5A级景区,3个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9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届旅发大会,各有所长、各有其美,“唐山周末”品牌也愈发闪亮,不仅提升了唐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彰显了唐山这座城市的气质、气势、气派。
今年,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拥有清东陵、古长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遵化市举办。旅发大会期间,将有以千亩稻田画为代表的山里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以拥有华北地区较多安全应急体验设备为主打的赛孚城安全应急体验中心,以“矿区”变“景区”为特色的恋乡小镇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和演绎节目精彩呈现。明年,唐山还将承办2022年第七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届时还会着力打造一批起点高、业态新的文旅重点项目,展示河北文旅事业发展新成就。
让我们走进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去领略“京东福地·传奇遵化”的魅力。
清东陵、古泉小镇、恋乡小镇、山里各庄……遵化的一张张文化和旅游名片在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熠熠生辉,不仅为游客奉上民俗文化、山水田园“大餐”,更擦亮了“京东福地·传奇遵化”旅游品牌。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近年来,遵化聚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大力实施“文旅兴遵”战略,锚准“世界知名文化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走出了一条彰显遵化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成为唐山文旅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以点筑基、聚片成面
以重点项目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至8月,遵化全力缓解疫情影响,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共接待游客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00多万元。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这是遵化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开局之年书写的精彩答卷,更是遵化各地文化和旅游业竞相发展新态势的缩影。
新态势得益于顶层设计的统揽。近年来,遵化站位京津冀找定位、瞄准世界看市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优势,高起点编制完成《遵化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胜地”的总体定位和“一城、两轴、三带、四区”的空间布局。
新态势得益于“一任接着一任干”。在遵化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凤海代表新一届遵化市委,再次明确了遵化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文旅兴遵,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东陵的品牌优势,全力支持碧桂园恋乡小镇、南山常乐谷创建4A级景区,扎实推进金融街古泉小镇、山里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石峪等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以清东陵为引领、以特色小镇为支撑、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新态势得益于重点文旅产业项目的加速推进。面对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面对“从养眼到补脑、从旁观到体验、从大众到分众”的转变,遵化强力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作为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所在地,金融街古泉小镇初现雏形,古泉假日酒店已可投入使用,位于酒店南侧的古泉水世界完成主体工程,古泉路、东汤路等完工通车,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施工当中……一个集旅游、疗养、文化、人文于一体的美丽汤泉,正依托优质的山、水、温泉资源,逐步走到人们面前。
同时,恋乡小镇二期、常乐谷健康小镇、山里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水平口湿地公园等7个产业特色鲜明、多种功能叠加、富有活力魅力的文旅精品项目加快推进,全面提升遵化文旅产业的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遵化文旅融合发展的“种子”破土而出,正在茁壮成长为撬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支点。
以节兴旅、广纳人气 以特色亮点展示遵化文旅产业魅力
“京东福地·传奇遵化”,简单而响亮的口号,绽放着遵化文化和旅游的魅力。
山水和文化是遵化的“基底”,是遵化的财富。在叫响“唐山周末·乐享遵化”品牌的过程中,遵化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目标导向,紧紧抓住讲好“遵化故事”这一核心,办好各具特色的节会活动,千方百计为游客展现“遵化味道”。
作为遵化文旅重点景区的清东陵,是清代古建筑群集大成者之一。为将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宣传好,遵化连续举办了9届“用脚步丈量历史 用行动保护文物”清东陵徒步大会,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和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地的10万余徒步爱好者竞相参与。
娘娘贡杏采摘节、中国·栗花节、新立苹果文化节、沙石峪葡萄采摘节、国庆长城乡村美食节……遵化着力以优势塑品牌,抓住独特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打造一批节会品牌,为广大游客提供文旅盛宴,让优势更优、强项更强、亮点更亮。
“要不这个周末,咱们去遵化逛一圈,趁机和朋友聚一聚。”家住天津市蓟州区的田晨看到朋友圈里的遵化美景,向妻子提议。为进一步扩大遵化文旅品牌的影响力,该市今年不仅向唐山市委、市政府申请了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承办权,还将中国板栗大会、果王大赛等两个大型会展活动与其联动,提前预热、扩大影响,着力打造遵化文旅品牌“升级版”。
高标准的节庆打造,造就了遵化文化和旅游新的活力;与众不同的文化产品,带给了遵化文化和旅游新的魅力。作为中华木工委命名的“中国宫廷家具文化传承地”,遵化的红木产业已研发20大系列、400余种款式设计,产品畅销世界各地。而在“皇家金银工艺”中植入文化元素,创意设计的“生肖系列”、与崖柏结合的“崖银汇”,将遵化历史、传统故事与沙石峪千层石相结合,开发“红色系列”“禅意系列”工艺品,依托蛇绿岩设计茶盘、砚台、方鼎等产品,更是广受游客青睐。
如今的遵化,文旅节会、创意文旅产品的打造已日臻成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宣传资源、传承文化的同时,成为牵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以路为线、串珠成链 以旅游路网构建链式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者悦,远者来”靠什么?遵化的回答是:迷人的景区、舒心的服务、便捷的通行。
近年来,遵化狠抓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20余座、旅游交通指示牌109个,让游客体验到了健全完善、细致贴心的配套服务;增加城市绿量,提升文化品位,启动了对承唐高速东出口高标准打造工程,实施了遵化南、侯家寨出口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打击非法采砂,进行铁选矿治理、清水润城、网箱清理、造林绿化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守住了一片绿水青山,获得“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称号,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最美县域”。
旅游要发展,交通须先行。在提升景区特色品质、旅游服务质量的同时,遵化积极建设高速、旅游路、城区道路互联互通、结构合理、路景交融、特色突出、宜行宜游的全域旅游交通网,形成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快旅慢游深体验“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以便游客深度体验、长城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
位于遵化北部的燕山山脉,百年栗林遍布,横亘山巅的古长城西起清东陵、东到洪山口。为方便游客畅游,今年该市对长约61.7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进行改造提升,将清东陵、上关湖、古泉小镇、恋乡小镇、禅林寺、凤凰岭等16个景区(点)串联,形成了一道“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亮丽风景线。今年,该市投入约4.3亿元,启动实施了总长约76公里的长城旅游路、恋乡小镇至城区专线、东汤线3条旅游风景路建设,与近几年修缮的40条县域道路工程“并网”,实现了游客到景区的“无缝对接”。
旅游公路承载着交通与旅游的双重功能,是公路主体系统、慢行系统、景观系统、服务系统、信息系统的集成。长城旅游公路就贯穿了该市北部东陵乡、汤泉乡、马兰峪镇等8个乡镇、32个行政村,方便了10万余名群众的出行。同时,将沿线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串接起来,进一步助力实现了“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眼“十四五”,定位“世界知名文化旅游胜地”谋篇布局,遵化这座文化古城、生态绿城、旅游名城,乘着第五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散发出更多的活力与魅力。
(版式设计/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