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凤
山西晋中是晋商故里、革命老区。近年来,晋中围绕“五古、五新、一全域”发展思路,做优晋商文化、太行山水、都市休闲三大品牌,力争打造“游山西·读历史”优质体验地、太行板块亮点区、文旅融合示范区、“两山”理念实践样板区,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由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太行足迹——一山一水一支歌”晋中品鉴活动举办。记者随品鉴团走进晋中昔阳、和顺、榆社三县,领略“一山一水一支歌”的魅力。
太行山上 红绿结合正当时
晋中东临太行山,拥有昔阳龙岩大峡谷、和顺走马槽等山地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
近年来,晋中积极打造太行板块A级旅游景区廊带,高标准建设景区、特色民宿。2020年,全市新创A级旅游景区6家、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3家。目前,晋中拥有39家A级旅游景区和23家乡村旅游示范村。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从现有的600余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中,选取部分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场馆等,以县为单元,推出13条红色旅游线路,供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晋中市依托东山五县的太行风光和特色鲜明的窑洞、古院资源,打造“夏养”“康养”品牌的“太行人家”特色民宿新集群。
企业家石永峰在昔阳县的龙岩大峡谷开发了“柴火小院”民宿,打造了晋中山佑美文创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书法、绘画、摄影、文学领域的创作人员采风。
昔阳县孔家沟村投资200多万元,整修窑洞22孔,打造了农产品推广中心、孔府学堂、科普教育基地等,吸引游客住窑洞民宿、赏非遗展演、品农家饭菜。
随着电影《老井》、电视剧《大山的儿子》等驻村拍摄及建立影视基地,和顺县松烟镇许村逐渐受到游客欢迎,举办多届中国和顺许村国际艺术节,开展当代艺术展、学术讲座、乡村庙会大戏等活动,带火了周边景区、农家乐、民宿的生意。
云竹湖畔 生态康养谱新篇
近年来,榆社县加快推进云竹湖生态保护和景区建设工作,以“山林湖城”一体化理念为重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体系。位于该县的云竹湖风景度假区2013年起进行开发建设,旨在打造三位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成为当地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范本。
在保护当地特有土林风貌的同时,云竹湖景区针对湖水污染治理、湿地保护等工作,开展生态恢复和重建,同时积极推进景区建设。“十三五”期间,景区累计完成投资约27.41亿元,投入使用精品酒店、环湖旅游公路等旅游设施,举办山西榆社云竹湖垂钓节和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自行车大赛等。
目前,榆社县正在推进云竹湖周边5公里以内生态修复等工作。记者去时,景区正处于停业状态,但云竹湖度假村的云竹驿精品酒店、帐篷酒店等仍有专人维护。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度假村将建成温泉酒店、亲子酒店、音乐会所等10家特色酒店,逐步形成完整的云竹湖度假体系。
榆社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以云竹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为引领,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景观艺术大地、音浪广场等,举办相关赛事活动,推动生态、康养、体育、文创等深度融合。
多措并举 文旅融合促发展
晋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自然资源交相辉映,为当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顺县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在该县松烟镇牛郎峪村、南天池村一带,分布着牛郎沟、牛郎洞、牛郎庙、织女庙等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相关联的2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和顺县在保护传承牛郎织女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文化和旅游活动。2020年,该县举办了第十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民俗文化非遗展示及手工艺大展等活动。活动期间,展示了15个非遗项目和民间传统演艺类项目,400余人参加展演,和顺刺绣、和顺剪纸等手工技艺类项目传承人与游客现场互动。
2020年,晋中推出10条“游山西·读历史·晋中行”主题旅游线路和8条“清风之旅”主题精品线路。
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晋中市将创新推出系列举措,挖掘民俗传说、说唱歌舞艺术、民间工艺等民间文化资源,提升晋中文化和旅游品牌影响力,唱好文化和旅游融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