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位于江苏省中部,拥有江苏省内最长的海岸线、大片的沿海滩涂、广阔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有着“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美誉。不仅如此,这座因海而生的城市,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处江淮的盐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地,淮剧元素随处可见,已成为盐城的文化名片与重要文化标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盐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传承着淮剧,也让淮剧在这片土地上,日渐“火”了起来。
文旅融合打造淮剧小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在淮剧的保护与传承上,盐城早早做出了探索——今年7月,盐城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产业项目建湖县九龙口湿地公园淮剧小镇正式揭开面纱,面向社会展现非遗淮剧的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现实模样。
淮剧小镇地处九龙口九水汇聚处,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紧邻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这座由沙庄古村改建而成的淮剧小镇,三面环水,拥有大面积水杉与芦苇荡,环境清幽、景色宜人。
有着优质自然生态条件,如何发挥非遗作为独特旅游吸引物功能,创造出新的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淮剧之美?
在淮剧小镇建设之初,当地便确定了要为游客呈现“戏在村中、村在戏中”。九龙口镇副镇长王凯介绍,为此,小镇在文化设计层面不仅以文化内核体现历史感,通过小品、构筑物或其他方式体现淮剧元素,实现“戏在村中”构想,体现淮剧剧种“发源地”,还打造与现代淮剧《小镇》同名的“淮剧小镇”,在打造中植入了18个《小镇》剧中节点,以此引领游客感知戏中场景、了解戏中人物,实现“村在戏中”构想。
此外,淮剧小镇还创造性地推出了涵盖淮剧游乐、淮剧文化、淮剧演艺、淮剧商业等淮剧相关业态,小镇内住、吃、文创和演艺等业态占比分别为50%、30%、20%。丰富的业态,将淮剧转化为可感受、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形态,也让淮剧更好融入生活当中,为盐城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带来“1+1>2”的效果。
数字化推广让淮剧“出圈”
在淮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盐城除了打造淮剧小镇,吸引游客到现场感受淮剧魅力,还积极开展淮剧数字化工作,让淮剧成为盐城文化的“流量担当”。
为更好地传播和呈现淮剧数字化内容,盐城打造了集淮剧视听、社区互动、短视频创作、版权存证、版权交易、VR导览、荣誉展示七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华淮剧官网及App。作为淮剧综合服务平台,中华淮剧官网及App不仅为淮剧爱好者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还通过将淮剧相关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数据资源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了不同区域淮剧数字化产品的汇集流通。截至目前,数据库已累计上传剧目210部、音频视频1300条、精修图片1500张、剪辑成片150条,数字化内刊书籍2万页,达到近4T的素材存储量。
为吸引更多网友走近淮剧、了解淮剧,盐城还深挖数字淮剧的衍生产品。一方面,盐城以“中华淮剧”为名,打造了以剧种命名的戏曲官方账号,在抖音、快手、微博、百度、腾讯、头条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和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两大FM音乐平台入驻运维。另一方面,盐城还打造了淮剧城市会客厅,通过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发淮剧数字音频产品,建设线下“有声书屋”,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目前,“有声书屋”已搭建朗读亭、淮剧有声图书馆、立式听读机、淮剧有声明信片、阅读声量大屏、大咖唱片墙等场景,可实现听、说、唱、学等多重淮剧体验。值得关注的是,盐城将麋鹿形象与淮剧行当相结合,设计了生、旦、净、丑四大“淮剧戏迷鹿小迷”卡通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数字化商品、文创产品,以此不断丰富盐城淮剧IP生态圈,吸引更多年轻人“入圈”,也让淮剧文化更有发展。下一阶段,盐城还将继续围绕淮剧数字化保护,创新“中华淮剧”新媒体运营方式,增加戏迷互动、少儿教学体验、情景短剧等内容,提升淮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立法保护促淮剧可持续发展
随着淮剧小镇的建成开放和淮剧数字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淮剧走进了千家万户,一曲曲“淮腔淮调”不仅仅是盐城历史文化的瑰宝,更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为进一步加强非遗淮剧的保护和传承,盐城于2020年开启了淮剧保护立法工作,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淮剧可持续发展。
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袁国萍介绍,去年11月,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启动了《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先后赴有关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相关单位、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的意见,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函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条例(草案),并经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盐城在坚持遵循上位法的基础上,立足盐城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当前盐城淮剧保护工作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创建中国淮剧之乡、建设淮剧小镇、建设淮剧大数据平台,支持淮剧保护单位与研究机构融合发展等创制性举措,为盐城淮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