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9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新时代·新技术·新旅潮

——以人为本的北京文旅消费长尾供给侧结构建设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当今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凭借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景观,在世界文旅领域地位凸显。但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大都会在资源条件方面的压力、新时代新技术下生活概念与趣味的刷新迭代,及当下疫情影响,北京文化和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今年五一期间,北京接待游客842.6万人次,消费收入累计93亿元,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98.4%,而上海游客流量为1688.9万人次、收入400亿元。端午假日相关情形也大抵如此,不同的是长沙凭借“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河南凭借“唐宫夜宴”等文旅产品跻身国内“十大文旅热区”。由此观之,北京文旅消费结构尚比较传统:一是受制度制约强,存在明显的政策引导效应;二是居民消费惯性占主导,文旅活动主要围绕5A级景区游览、城区商圈消费、周边休闲展开;三是文化活动产品体验消费悄然而生却未系统规划。结构板块化、内容区隔化、形式实体化造成北京文旅消费头部效益显著而长尾后劲不足。

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文化供给侧结构深化改革》课题组面向新时代、新技术、新旅潮深入调研,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长尾供给侧结构,即顺应新时代价值理念变化,运用新技术手段,通过延展文旅内涵和创新文旅形式,形成头部鲜明而周边贯通的文旅产品系统。文旅的主体是人,从观物到体悟是当今文旅的转向。文旅消费长尾供给侧结构应凸显以人为本的三个理念三种方式:

一是崇尚青春理念与赋能生命美好的文旅消费方式。青春是生命活力的绽放,伴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追求生命活力、永葆青春魅力成为当代人普遍的生活美学。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应以生命美好赋能文化和旅游实体,将宏大化微细、将具体化意向,满足人们追求青春态的心理需求,使游人由观物而自观。

二是追求时尚理念与赋能人设的文旅消费方式。新技术激发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万物皆媒不仅让人可以生活在别处,也让别处来到身边。耽美、国潮、朋克等成为人们打造自我人设、追求个性与时尚的标签。以人设理想打造新场景、情景、意境,创造文旅消费新需求。

三是共情故事理念与赋能情感交流的文旅消费方式。粉圈文化、粉圈经济凸显了情感认同消费的重要性。过程即体验,体验即情感,情感即故事。CP、亲子、女团、男团,通过装备、人设、行为的匹配在文化和旅游中寻找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文化认同。借助数字技术营建共情故事场景,顺势巡礼、打卡、装扮需求,增加深度参与的产品设计是新技术下的新旅潮。

人、机、物一体理念,即要求文化和旅游业以人为中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为无形文旅资产赋形、为有形文旅资产赋神,打破文旅产品壁垒、贯通文旅区域板块,形成与文学、影像、游戏、演艺、会展、趣玩、风物、娱乐等产业有机集成的体验消费体,构建文旅消费长尾供给侧结构,走进文旅新时代。

(贾秀清 龚倚玄 中国传媒大学)

2021-07-29 ——以人为本的北京文旅消费长尾供给侧结构建设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353.html 1 新时代·新技术·新旅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