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曦
《伟大征程》虽然分为四个篇章“浴火前行”“风雨无阻”“激流勇进”“锦绣前程”,但始终以一个主题贯穿,那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华儿女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奋斗的壮丽图景,将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真实发生的重大事件筛选出来,汇集呈现,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讲述百年征程,让观众更加深刻领悟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此次演出如何运用音乐叙述伟大征程、串联起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面貌。
第一篇章“浴火前行”,以情景大合唱《怒吼吧 黄河》作为主要音乐主题,再配合《起义 起义》《土地》《长征》《向前 向前 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歌舞节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各大革命根据地,追忆了土地革命时期吹响的反封建号角以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场景。《怒吼吧 黄河》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是《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的第九乐章,合唱曲目则以第八乐章《保卫黄河》为重点。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拟人式地唱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旋律上以分解大三和弦进入,小六度大跳do、mi极具方言色彩,既融合了民族音调,又显现出同仇敌忾、奋勇向前的精神。乐曲后半段的轮唱使用卡农技法,其特点是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间隔反复,形成此起彼伏的流动画面。
第二篇章“风雨无阻”,大合唱名为《战旗美如画》。之所以选用“战旗美如画”作为题名,应当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刘炽与词作者公木于1964年创作的《英雄赞歌》,前段歌词选用了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后半阙,副歌歌词则由刘炽创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种自问自答形式的歌词突出了革命先烈英勇就义、无畏牺牲的果敢,也点明了主题——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大地常在、战旗如画。另一方面,从音乐结构上看,乐曲是分节歌形式。主歌部分的音调来自蒙古民歌《巴特儿陶陶乎》与大提琴曲《黄昏的景色》,收束在徵音。副歌部分取自新材料,结束在宫音。以属、主功能性呼应显示出对比,给人以稳定感,借此重申中国人民不好战、也绝不畏战的心境。
第三篇章“激流勇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春意,舞者们身着绿色舞裙,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节奏放缓,并跟随律动舞动。其次,《春天的故事》《今夜无眠》《走进新时代》《江山》等金曲作为歌舞《特区畅想曲》、情景合唱与舞蹈《回归时刻》、诗朗诵与合唱《跨越》,以及合唱与舞蹈《行进的火炬》等节目的过渡,让观众在面对经典作品与新创作品时,既保持了熟悉感,又增添了新鲜感。实际上,这些金曲分别代表了在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努力下,我国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春天的故事》描述了邓小平同志南巡后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旋律极富时代气息,尤其是开始处的八度大跳,具有回声式呼应,有打破成规之意。《走进新时代》展现了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到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引领中国人民走进新时代、开创美好未来的画面。该曲分前后两个乐段,且都终止于宫调式。《江山》由作曲家印青创作于2002年,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下创作完成。同样也是宫调式的单二部曲式。印青编写的曲调之所以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是因为他的创作仍然是地道的民族调式,他所编配的歌词语调与旋律音调走向一致。
第四篇章“锦绣前程”。该篇由脱贫攻坚的故事说开去,以《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各族人民回馈给党的深情告白。情景交响歌舞《人民至上》再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举国同心、共同抗“疫”的决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情景歌舞《强军战歌》、诗朗诵与合唱《强国力量》反映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的雄姿与航天人的抱负。鼓乐歌舞《新的天地》以巨型大鼓撑起信仰,托出中国。大鼓代表中国人民,小鼓寓意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历程,加入百名号手的声响后,功能合二为一渐化为至高无上的国家象征,可谓一鼓立中国!器乐、童声合唱与舞蹈《命运与共》,分三组表演者:群筝伴奏、童声演唱与舞者舞出和平鸽的形状,这种演绎方式是为表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中国方案。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多远,你都在我们身旁,信念永恒,初心不忘。”此时,党徽冉冉升起,围绕周边的十面巨型红旗随风飘扬,舞台上的视觉效果愈发强烈,歌曲也更加悠扬。至此,全国各行各业的典型形象与各族人民的典型形象齐聚舞台,并全场起立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晚会在一片欢腾声中圆满结束。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