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荷 供图<图虫创意
黄河生态文化之旅
青海(青海湖、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等)—四川(若尔盖湿地、黄河九曲第一弯、九寨沟、黄龙等)—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等)—宁夏(沙坡头景区、沙湖生态旅游区、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等)—内蒙古(响沙湾生态旅游区、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库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通湖草原旅游区等)—山西(吉县壶口瀑布、偏关老牛湾等)—陕西(宜川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华山等)—河南(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兰考东坝头黄河湾风景区等)—山东(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
黄河尽头,位于山东东营的入海口。这里原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大海,当淡蓝色的海水退去,裸露出来的土地便遗留下一层深深的盐渍。在重度盐土的地方是长不出庄稼的,草木也不会茂盛。尽管这样,却阻挡不了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热望,因为这热望,也就阻挡不了生命的迁徙。他们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在这片有着盐碱的土地上安营扎寨,以星星为方向,以大地为坐标,开始了日月轮回下的繁衍生息。
曾在这里涨潮过、扬涛过、汹涌过的黄河与大海,每年都要遗弃一片盐碱之地,等着人们去守护去种植去开发,不然就会黄沙泛滥,导致天气异常、气候恶劣。古语说:“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曾经发出过这样的誓言:为了子孙后代,要勇于担起战胜沙漠、改良盐碱的重任,植树绿化,播种生命,决不让这些土地荒漠化,任风沙肆虐。
为使土地长出良好的庄稼,人们抬高田土,播种耐碱抗旱的庄稼,进行渔业养殖。在其他地方可以随意耕种的土地,在这里被当作长期研究的课题。在农科所,我看到那一块块模拟的盐碱地,插满盐土轻重标识,用最先进的科研技术,指导人们在泥土地上播种、治理。用人类智慧和超乎寻常的坚韧,创造出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奇迹。
在黄河入海口,我喜欢上那样一片红海滩。那片红海滩是由一种草本植物组成,植物从幼苗到成熟,外观色彩不断变化,将那片土地和水域渲染成一片红色的花海。我喜欢它们覆盖地面的那种浩荡,在沧海桑田之地,竟然有那么大片耀眼的生命在蓬勃生长。它们根据纵横水域与陆地之间的土壤带,彼此株连,并列相向,逶迤生长,呈现一道道弯曲而又绮丽的地上彩虹。这一道道彩虹被湿地浅清的水拥围,迎送着四季,变换着生命的色彩,映照着白云蓝天。那些植物的名字,叫碱蓬。
碱蓬幼小时是可以吃的,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海英菜,含有普通蔬菜所含的各类营养成分,蛋白质和维生素尤其丰富。它们春天生发,一到秋天就开始红了,在茫茫视野里,红得就像一片充满水分的花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土地的卫士吧?有碱蓬出现的地方,也就有土壤从海水中出现,它是脱离海水新生地上的艳丽衣裳。
大自然给这里带来浩瀚的水域,也带来众多鸟类和大片水生植物。位于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便是以其湿地生态系统,有力地保护着飞来北方的珍稀、濒危鸟类,这里是鸟禽动物的天堂。一些原本拉着电线的水泥杆,在设备淘汰后依旧按原形朝天而立,在保护区内充当着鸟儿栖息的“树木”,每一根电线杆上都有鸟儿衔枝而做的巢,无须钢筋混凝土设计,也是浑圆而精致。或许,鸟儿们也有自己的设计师,能够保证树枝搭成的巢穴安度风雨。
有一次我去保护区时,正值初冬。车子迅速从苇荻拥簇的公路上穿过,疾风掠动簌簌干枯的芦叶,那些鸟儿竟毫无惊觉,像以往那样在水面停落,在水中觅食。一群大雁还没有迁徙,大概还恋着这片美丽的湿地,黑色的翅膀和灰黑色身体的它们,从遥远的原野起飞,一阵长空雁鸣之后,没入附近的水荡,在我们视线可及的地方栖落。它们除了觅食,还要伏在裸露的泥土地上,晒一晒温暖的太阳。你看,鸟儿也喜欢土壤。
黄河入海口的泥土,是魔法师手下的金子,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欢乐,太多的村庄和庄稼的梦,你带不走它,它却能够留得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