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7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文昌里之梦

□ 邱俊霖

文昌里是江西抚州的老城区,位于抚州城外文昌桥东面,与现在的抚州主城区隔抚河相望。

“文昌里”的称谓源于唐代修筑于抚州城东的“文昌堰”,“文昌”自然预示着文化昌隆。到了宋代,因为文昌堰的缘故,抚州城东的这片城区便正式被称为“文昌里”。

穿过抚河上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的文昌桥,便到了文昌里。古时河运兴盛,临近河边分布着许多码头,船舶可以从此经抚河、入赣江,直达长江,该处也是老抚州的经济与商业中心。目前当地依然保存着数条比较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区。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脉络,文昌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建筑都有它们的历史和故事。玉隆万寿宫是文昌里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明初,是当地人为纪念东晋道教大师许逊而建的。

作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故事的主角,传说许逊曾斗蛟斩蛇,为民除害。东晋宁康二年(374年),136岁的许逊修炼成仙,后世为了纪念他并祈求保佑,建起了许多“许仙祠”。后来,宋真宗为“许仙祠”赐名“玉隆宫”,宋徽宗又赐名为“玉隆万寿宫”。抚州的玉隆万寿宫,曾是南昌西山万寿宫祖庭的一处行宫。

如今的玉隆万寿宫经过修缮,成了文昌里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馆。其前殿两侧的墙面上有“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八个大字,这是许逊“八宝垂训”的内容。正东门楼为浮雕花岗石砌成,图中山水、人物、鸟兽、楼阁清晰可见,惟妙惟肖。

在文昌里,还有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始建于唐代的正觉古寺,青砖碧瓦,气象庄严,风吹铃动,这是禅宗马祖道一在江西开基弘法的第一道场。玉隆万寿宫对面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圣约瑟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明亮的天花板搭配着红、黄、蓝、绿的玻璃花窗,流光溢彩,安静肃穆。

“黄花漠漠弄秋晖,无数蜜蜂花上飞。”这是王安石笔下的文昌里。这里自古文风鼎盛,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之乡”。北宋时,从这里走出的王安石掀起了影响巨大的变法运动,成了一代名相。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文昌里还是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故里。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移居城西玉茗堂后,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牡丹亭》将“明传奇”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与汤显祖的另外三部作品《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距离万寿宫西南角不到50米处,便是新建的中国戏曲博物馆,其前身为清乾隆年间抚州崇仁举人吴逊中的私邸。博物馆内展示有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画像、脸谱、模型等,赣剧、采茶戏等各式剧种在此争奇斗艳。

如今,文昌里还建起了一座寻梦牡丹亭文化园,以“临川四梦”为蓝本,结合水景和周边历史建筑,还原了《牡丹亭》中的亭台楼阁。景区内的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寻梦牡丹亭》,演绎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情至、情真、情深”的梦幻爱情故事。

韵味悠长的古街小巷,走过了兴旺,也走过了衰落,这里的一砖一石,都是临川历史文化的载体,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如今,“梦里·戏里·文昌里”,已成为文昌里的一张名片,一梦千年,不朽的“临川四梦”,赋予了古老的文昌里新的活力。

2021-07-27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8287.html 1 文昌里之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