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基地。近年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大力扶持博物馆发展,已建成各级各类博物馆61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频频走红网络,成功“出圈”,已成为柳州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市民和游客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 孟萍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的研学体验
7月8日,柳州市民陈先生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到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参加一日研学营活动。孩子们拿着研学手册,在导师的带领下游览博物馆,聆听远古时代的故事,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参观结束,还有研学知识大比拼,考验动脑动手能力,一天下来收获满满。“馆内陈列的恐龙化石是真的吗?”讲解员曾玲常常遇到这类充满童趣的问题,很多小朋友在她讲解时都会好奇地提问。她表示,暑假期间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前来,双休日更是客流高峰期,为此双休日该馆会停止接待团体游客。
据介绍,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于1980年被发现。1985年,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成立,是我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此后,柳州市区史前遗址保护工作全部划归其管理。2019年9月,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新馆以全新的面貌开放,软硬件得到全面升级。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馆长蒋远金表示,该馆开展研学活动具有较长时间。“早在2010年,我们就打造了‘探古乐园’模拟考古园区,成为国内遗址类博物馆中较早推出考古类探究体验项目的场馆之一。”该项目设计了“成为一名考古学生”“与原始人一起打石为器、捏土为陶、钻木取火、狩猎野兽”等体验内容,参与其中的观众不仅能看到文化遗存,还可以通过模拟考古发掘和体验原始生活,走进柳州先民的生活。
2019年新馆开放后,博物馆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线上线下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空间。展陈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技术化,并借助报刊、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平台讲好柳州史前故事,其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史前故事》云看展等各类推文。“探古乐园”体验项目实现课程化,升级为《白莲洞人的生存智慧——博物馆中的教育体验课程》,增加了柳州史前文化陈列讲解以及与中小学生课本知识点的链接。
近两年来,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的研学游工作受到各方认可。研学体验课程《白莲洞人的生存智慧》获广西十佳文博研学课程,《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获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白莲洞人的生存智慧》课程设计获得2020年“同上一堂科学课”全国科技联合行动优秀科学课程三等奖……
如今,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已成为柳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新馆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5万人次,开展馆内研学活动上百场,累计参与研学活动观众超过2.5万人次。
蒋远金介绍,下一步将整合该馆陈列展览资源和柳州史前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成果,开发“远古的文明”系列课程,同时与第三方文化教育公司合作进行推广,将博物馆课程传播给更多观众,服务更多学校和研学团队。
柳州工业博物馆的“变形金刚”式发展
柳州工业博物馆好像一个变形金刚,除了是博物馆,它还可以是书吧、影剧院、甚至游乐场。跨界融合使这个博物馆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热点。
柳州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创造了许多广西甚至是全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因此,工业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如:数第一的,有木炭车、战斗机、拖拉机、空压机、操舟机、激光器等;数最早的,有109岁的钢轨、102岁的冲剪机、80多年的牛头刨床;数最新的,有景逸、宝骏、霸龙等品牌的汽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装载机、神舟飞船上的重要仪器等。单看这些展品已让人大开眼界,收获良多。但该馆的魅力远不止于此,综合性的文旅服务功能和符合年轻人特点的活动设计是它的又一亮点。
柳州工业博物馆馆长谢玲介绍,由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旧址改造而成的柳州工业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分为室内展区、室外展区、休闲服务区、旅游景观区等,从规划建设之初就为“博物馆+”的跨界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仿钢铁厂高炉为“室外景观区”,配以室外展场烘托主题,通过工业零件、景观小品,座椅、灯饰等配套设施及“水”的元素,营造体验氛围,突出旅游观光特点。这些特色景观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拍照打卡地。另外,“24小时列车书吧”吸引了不少游客,书吧利用两节东风内燃机车车厢改造而成,新颖的读书方式成为最大亮点。
“休闲服务区”以购物中心楼为中心,包含4D影院、休闲娱乐项目、企业家会所、服务中心、接待中心等,融合了会议、商务洽谈、旅游休闲等功能。
今年4月30日晚,广西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致青春》在柳州工业博物馆5号馆演出,并被该馆收藏。据了解,这部音乐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剧场版,一个是博物馆版。该剧以上世纪50年代上海青年党员支援广西工业建设并奉献一生为故事背景,讴歌了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工业柳州,致敬老一代柳州工人。音乐剧把车间作为演出空间,让“演员”走下舞台、走进车间,通过丰富的视听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张力,赢得全场观众的热泪和掌声。
“博物馆不仅要收藏物质形态,也要善于收藏意识形态;不仅要收藏物质文化遗产,也要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曾飞云表示,这正是柳州工业博物馆收藏音乐剧《致青春》的意义所在。
据了解,柳州工业博物馆先后进行了3次展陈提升,增加了“噪音小屋 VR互动体验”“4D影院”“E100游柳州”“3D沉浸式影院”“磨木机原理互动魔盒”“垃圾回收科普动画”等一系列互动教学多媒体设备,大大提升了科普教学能力和趣味性。自2012年开馆以来,柳州工业博物馆共接待青少年观众约300万人次,约占参观总人次的30%,接待学校团体活动5000余场。
柳州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实践
在柳州市河东区的繁华商业区,柳州旅游集散中心的一层有一条紫荆花文化创意廊。熟悉内情的人都把这个展馆当作柳州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来看待。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介绍说:“确实,这个长廊就是我们柳博担纲设计、建设和布展的。这缘于‘一朵花、一座城’的思考,也缘于‘以花为媒,宣传城市’的需要。”
紫荆花文化创意廊是一个以柳州市花紫荆花为主题,集城市主题宣传、历史考古、博物馆藏品展览、文创展示、当代雕塑装置艺术、观众互动于一体的综合展览展示及科研场馆,是柳州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精品景区。展馆内设有《半城碧水半城绯——柳州紫荆花及历史文化主题文创作品展》《一花一城——柳州当代雕塑装置艺术作品展》。
在温馨浪漫的灯光之下,游客沉浸在各种紫荆花主题的文创产品中,从五菱汽车、花瓶瓷器,到丝巾、手包、银器、琉璃,甚至糕点、口红,无一不以精美的设计和高雅的色调赢得赞叹。游客李女士说:“这些紫荆花装饰的花瓶造型别致,色调脱俗,真的好想买回家啊!”
“紫荆花文化创意廊所展示的只是‘柳博文创’研发的一部分文创产品。近年来,‘柳博文创’共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柳州市级等各类文创奖项90余个。”柳州博物馆副馆长董劲林介绍,目前博物馆研发的文创产品有120余种,共计860余款。
柳州博物馆多次组织文创产品前往国内十多个城市进行展出,参加国内外的旅游展和文创博览会,备受好评。《半城碧水半城绯——柳州紫荆花及历史文化主题文创作品展》作为文创展览品牌,对宣传柳州、推介旅游起到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2017年柳州博物馆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
紫荆花文化创意廊已成为柳州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创产品持续出新,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也提升了柳州的旅游品牌形象。此外,柳州博物馆对五菱汽车集团、柳州文旅集团、美伊美纸企、两面针集团、柳州中医院等一批企业进行免费授权,生产五菱口罩、中医药口红面膜、喜莲娜糕点等文创产品,助力企业将文创产品市场化,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程州表示,柳州博物馆在做好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收藏、保护、展示,以及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捕捉更多创新灵感,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重点博物馆,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