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赵腾泽 唐伯侬 记者 崔哲 首席记者 王洋
《伟大征程》播出以来,激发了全国观众的爱党、爱国热情。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诗形式,生动展现了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
演出的巨大成功,离不开8000余名演职人员的默默付出与努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倾尽全力,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身份各异 初心相同
8000余名演职人员来自72家演出单位,有“国家队”“地方团”和“学生兵”,既有明星大腕,也有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有解放军官兵。在《伟大征程》的舞台上,他们身份各异,但都有着对献礼建党百年的一份荣誉感和责任感。
戏剧与舞蹈《破晓》中,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接到演出邀请时正在剧组拍摄电影。剧组导演和制片人对他说:“你去吧,剩下的事情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也是于和伟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大型文艺演出。“能够为建党百年献礼,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荣光。”于和伟说。
“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着最美好的希望,对实现复兴有着最强烈的信心。作为一个60后、一名军旅歌唱演员,能够身披戎装站在这样举世耀眼的舞台上,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党的感恩之情。”歌唱演员蔡国庆说。
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杨昊楠参演舞蹈《春潮澎湃》。为了参加排练,计划今年12月考研的她放弃了3个月的复习时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把党的任务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放在后,我很自豪能为建党百年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她说。
在演出团队中,有8个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孩子,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也只有11岁。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边学文化课边排练,想家人了就打个视频电话,没有一个孩子叫苦叫累。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演出当晚,在歌舞《东方奇迹》中,8个孩子用稚嫩而清澈的童声领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现场很多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8名孩子中担任领唱的吉合拉作,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对党的感情:“能够为党的生日献唱,我们感到十分光荣,祝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
精益求精 只为最佳
“工作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半夜两三点钟还在跳舞的时候。”情景交响歌舞《人民至上》领舞、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张剑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要克服所有困难,把演出任务完成好。”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冯陆洁、胡瀚予参演了3个节目。从4月到北京排练开始,她俩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中午12点到鸟巢排练,第二天凌晨5点回驻地休息”。在一次排练中,冯陆洁右手手指意外受伤,造成韧带撕裂,但是,她仍然坚持着训练……这些事在两个女孩看来,都不算什么。
“以前我们也表演过以黄河为题材的舞蹈,但这次的《怒吼吧 黄河》,注重对历史情景的还原,我们的表演是带有角色性的。比如,我在里面演的是一名游击队员,不仅要把脸涂黑,发型、衣服也都尽量还原那个年代,还配备了汉阳造步枪等武器,眼神里要有对敌人的狠劲儿。这些跟以往偏唯美风格的表演很不一样。”冯陆洁说:“导演专门找来抗战题材的影片,再通过服装、造型等手段,帮助我们找到历史年代感,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正步行进步数是71步,刚好契合‘七一’主题。”在情景歌舞《强军战歌》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党旗擎旗手涂李响高擎党旗走上舞台。为了走好这71步,涂李响在旗杆上绑上水壶,通过负重提高步伐的稳固性,用长距离的行走进行耐力训练。“希望能把最好的形象展示给全国观众。”涂李响说。
积蓄力量 振奋精神
“只有了解党史,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伟大征程》总导演陈维亚说,每天,演员们的排练是从升国旗开始的,在排练过程中,“90后”“00后”演员们对党和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中国文艺界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后备力量。
“朗诵《强国力量》时,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就应该大声地喊出来,让世人知道,中国做到了什么。”演员张国立说,演出虽然结束了,但是,眼泪一直止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史,在演员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情感,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四学生洪雅楠是一名预备党员。她说:“排演过程相当于重新学习了一遍党史,我仿佛回到了100年前……从悲壮到雄壮,从炮声隆隆到礼花绽放。回顾历史,更要着眼未来。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是改革中的一代,更是开创未来的一代。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