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星宏
当前,我国居民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而夜间是休闲活动的主要时段,发展夜间经济既是满足人民群众休闲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我们要乘势而上,高位部署,大力推动,加强引导,综合施策,提升内涵品位,放大用户体验,缓解供需错位,通过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游客留下来、让市民走出去、把消费提起来。
一、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
夜间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连续六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延伸到夜晚。有关资料表明,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可以说,夜间是消费的“黄金时段”和“关键环节”。
夜间经济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新赛道。白天的城市是繁忙紧张、千篇一律的,而夜晚的城市则是轻松惬意、个性鲜明的,上海黄浦江畔的灯光秀、南京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广州美轮美奂的“小蛮腰”、成都烟火氤氲的宽窄巷子……一张张“夜间名片”让城市更富意境和魅力,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彰显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拓展城市IP的重要渠道。
夜间经济是满足品质生活的新载体。夜间经济拓展了城市生活的快乐时光与美学空间。深夜食堂、街头表演、互动展览、轰趴馆、VR和AR体验等夜间新业态、新模式、新物种,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活动空间,满足了多元需求,增加了消费体验,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
夜间经济是提升城市管理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夜间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乡规划、公共服务、文化呈现、场景营造等诸多方面,直接反映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发展夜间经济,可以倒逼城市管理水平的改善,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加速城市管理能级的提升。
二、实现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据统计,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1%;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实际下降4.0%。收入增加了,而消费却减少了,这当然有疫情影响以及消费方式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但也给供需两端提出了新的课题。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出需求侧管理,就是要充分释放需求,继续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消费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推手,夜间经济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提升夜间管理的科学性
一是编制规划,示范引领。将夜间经济规划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范畴,创建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形成集聚发展、示范带动、核心引领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二是完善标准,加强管理。参照上海、北京等地的做法,建立夜间经济协调推进机制,设置“夜间区长”、夜间经济掌灯人等制度,制定夜市管理标准,加强夜间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的动态督查,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提升夜间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考核份额。三是改善交通,优化夜行。设置动态化分时步行街和动态化停车位。增开夜班公交线路、加密夜间公交班次。加强夜间出租车、网约车运营调配,延长其夜间运营时间。
2.实现夜间产品的多元化
鼓励景区、公园、特色小镇、博物馆、图书馆等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连通游、购、玩、赏等夜间消费区域,培育一批“打卡地”;利用实景演出、灯光演绎等方式营造美轮美奂的夜间场景,打造一批“网红点”;积极发展夜间运动健身、医美康养和温泉疗养产业,形成一批“康养地”;支持特色小店、老字号店延时、错时或24小时经营,推出一批 “深夜店”;挖掘主题、植入乡愁、打造品牌、优化服务,做优住宿业态,提高游客忠诚度和认可度,发展一批以度假产品、乡居产品、特色产品为主要载体的“目的地”。
3.深化夜间体验的沉浸感
据统计,国内2019年沉浸产业总产值达到48.2亿元,夜幕降临也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施展的舞台。如何营造夜间沉浸感?一要借力科技手段。要积极运用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多维激光、三R(VR、AR、MR)展示等新型技术, 展现高端的视听效果,增强夜间消费项目的交互式、动感式体验。二要设计游戏场景。据统计,我国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5%,Z世代角色意识强烈,更倾向于体验式消费,要针对有效需求,发展剧本杀、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剧场、沉浸式动漫、沉浸式密室逃脱等Z世代追捧的新型消费业态。三要融合主题文化。要将文化主题化和主题情景化深度融合,以现代方式诠释、包装、展示好文化主题,形成辨识度高、衍生力强、产业链长的文化IP,以文化营造场景,以文化诠释特色,以文化吸引拥趸,以文化浸润心灵。
4.还原夜间消费的烟火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间烟火气体现城市的温度,也形成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要保持城市的原真性。城市在“长高长大”的过程中,保持其原真性就是保持其基因和个性,再现其特色和魅力,成都的宽窄巷子、福州的三坊七巷、长沙的火宫殿正是因为其烟火氤氲的市井味和生活态赢得了口碑,而简单粗暴、整齐划一式的改造和管理虽然从表面上维持了城市的秩序,却使城市丧失了灵魂,让城市变得乏善可陈,寡淡无味。一城一夜一滋味,见食见人见江湖。一个可以感受地道市井味道的美食夜市,一条延续地域文脉和历史肌理的特色街区,往往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夜间经济供给质量,成为留住客人的理由。二要打造城市的时尚感。一座城市吸引人,既有其悠久的“源头”,也有其发展的“潮头”。北京郎园Vintage的艺术夜市、上海新天地的时尚展览、景德镇陶溪川的文创摊点,让城市展示了其知性和品位,体现了其气质和内涵,也成为“吸粉”的重要手段和成功路径。三要体现城市的包容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夜间网购平台,激发线上夜间消费活力,发展夜间到家服务,支持餐饮外卖和“闪购”等新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小店经济”作用,规范发展路边小店、咖啡茶馆、街角小摊等承载城市烟火气、体现城市人情味的实体业态,在夜间经济规划中统筹部署、有序设置。
(作者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