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第07版:旅游报07版

红岩足迹

文<唐红生

“踏寻红岩足迹·感悟红岩精神”精品线路

重庆市渝中区《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渝中区周公馆—渝中区桂园(1945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国共两党谈判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红岩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沁园春·雪”广场)—渝中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渝中区特园(抗战时期中共及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沙坪坝区渣滓洞集中营—沙坪坝区白公馆监狱旧址—沙坪坝区蒋家院子(叶挺将军被囚处旧址)—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沙坪坝区红岩魂广场及陈列馆

重庆歌乐山,因大禹治水,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夏日,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抵达歌乐山麓的渣滓洞集中营。

渣滓洞原是小煤窑,因煤矸石含量多,故称渣滓洞。这里三面环山,前临深沟,位置极其隐蔽。于是,国民党军统局将其霸占后改建成监狱。

站在高处往下看,山坳里的监狱像一座大大的四合院,高高的围墙上架设了一米多高的铁丝网,一看便知戒备森严。监狱分为内、外院,外院是办公室、刑讯室,内院则是关押革命者的牢房。刑讯室内陈列着手铐、脚镣、烙铁、老虎凳等数十种刑具。这些沾满革命者鲜血的刑具,如今布满灰尘,锈迹斑斑,却掩盖不了反动派的累累罪行。

内院的女监狱低矮阴暗,《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就曾关押在此。敌人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动用了竹签钉入手指等酷刑,但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严刑拷打,摧残的是肉体,却摧不垮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

一间间牢房里,陈列着百余位烈士的照片,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心中的信仰,面对残酷的折磨和杀戮,将生死置之度外,无怨无悔。

走出渣滓洞,前往白公馆,途经松林坡,谁能想到,这个松树遍布、风景优美的地方竟是曾经的刑场。“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以及罗世文、车耀先等一批烈士皆殉难于此。瞻仰一尊尊塑像,烈士的音容笑貌久久萦绕在脑海。“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位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年仅8岁。

山腰处的白公馆——香山别墅,两层青砖灰瓦,有回廊和拱形穹顶,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私邸。四周层峦叠嶂,古木参天,虽景色宜人,当年却是人间魔窟。由于偏僻隐蔽,这里被军统局买下,把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防空洞改为刑讯洞,成了军统重庆看守所。

一面奇特的红旗特别醒目,只见方正的红布中间是一颗大五角星,4个角上各有一颗小五角星。当年狱中的革命者得知新中国已经诞生、五星红旗已经升起这一特大喜讯后,心情异常激动,于是根据想象,用红色绣花被面作旗面,找其他材料做成五角星,做好后藏于地板下,并在诗中写道:“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旗,洒着自由的眼泪,一齐出去!”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就在即将破晓之际,许多同志被杀害,他们用鲜血把五星红旗浸染得更加鲜艳。

院角的一棵石榴树是许晓轩烈士栽种的,他是《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的原型。一朵朵吐火的榴花,如同英烈们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和赤诚之心。

本版插画<呱咕

2021-07-0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7819.html 1 红岩足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