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6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赶考”初心

“不忘初心·进京赶考”精品线路

西柏坡纪念碑

文<钟芳

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保定市淑吕村毛泽东住宿旧址—颐和园益寿堂(毛泽东带领党中央到达北平的第一个落脚点)—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

西柏坡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平山县境内,距石家庄市区80余公里,是一个松柏苍翠、风光秀美的小山村。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个小山村由此闻名于世。这里也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时逢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红色土地,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在党史学习中接受心灵洗礼。

从停车场拾级而上,只见西柏坡纪念馆前广场中央,矗立着高2.5米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5位伟人铜像。塑像由鲜花和翠柏簇拥着,再现了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光辉形象,个个气宇轩昂、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仰望人民领袖的塑像,其高尚风范和革命业绩让人肃然起敬。

西柏坡纪念馆始建于1976年10月,1978年5月26日为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3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多次修建完善,现在的纪念馆全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程,引领我们进入那段峥嵘岁月。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满怀胜利喜悦的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拉开了建设新中国的帷幕。

静静走进每一个展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感人照片,蕴含了一段段红色革命历史故事,见证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最令人震撼的是馆内一幅浓墨重彩的“三大战役”巨型油画,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在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先后瞻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参观了中央军委作战室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旧居都是一座座普通的北方土坯房,室内陈设十分简陋,条件极为艰苦。毛泽东旧居前院有一个石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经常在磨盘旁写字工作,闲暇之余也会到院子里转转,一边帮老乡推磨,一边和他们拉家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冀中平原的这个小山村里,一个小小的磨盘也转动了解放全中国的大谋略,因此西柏坡也有了“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

当年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是一间不足70平方米的土房,三张桌子,两张地图,一部电话。正是在这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和党中央运筹帷幄,部署和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一道道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出,一份份胜利捷报又从各地传回。

旧址院落里最大的房子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里原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屋顶上有两个小天窗,开会时稍加布置,即成会场。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全国胜利前夜,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就在这里举行。一个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声音在西柏坡上空回响:“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一路向北,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我们在会址前久久驻足,缅怀伟人,重温“两个务必”“赶考之路”,心潮澎湃,激情满怀。西柏坡,不仅仅是一座历史丰碑,也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让我们亲近,让我们铭记和传承西柏坡精神。

2021-07-06 “不忘初心·进京赶考”精品线路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57807.html 1 “赶考”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