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治鹏
走出重庆市荣昌区高铁北站,驱车西行半小时,就抵达“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安富古镇。
来到古镇上的安陶小镇景区,只见大门是一尊高耸的泡菜坛造型,门两边的对联气势不凡:“一炉窑火映千秋,双色陶泥福万代。”泥与火铸就了人类文明,陶与人记录了生生不息。要了解陶都的前世今生,自然得从最为原始的泡菜坛“鱼贯而入”。
荣昌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安富一带就兴起制陶业,宋代臻于鼎盛。清初,大量湖广移民带来了先进的制陶工艺,鸦屿山一带制陶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公吆喝悍声远,窑火烧亮半边天……”的民谣传遍巴蜀大地。
从游客中心左侧穿过,一条幽静古朴的驿道映入眼帘。走在绿树成荫的古道,各色陶器构筑的艺术小品述说着前世,爱凑热闹的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这几百米的崎岖小道,仿佛让人穿越时空,不经意抬头,陶宝古街到了。
陶宝古街是安富古镇“五里长街”的一部分。2016年,荣昌区对古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古街民居以明清晚期砖木结构和民国时期川东木结构建筑风格为主,木雕窗棂、门扇、各式骑廊、挑檐吊墩千姿百态,屋脊和垂花柱上雕塑的珍禽异兽栩栩如生。这些建筑大都是湖广移民所建。如今,这条438米的陶宝古街,浓缩了当年五里长街的繁华景象。随意走进一家店铺,你或许会遇见一位非遗传承人正在屏气凝神制作陶器,如果聊得投机,你还能坐上操作台,过一把陶艺大师的创作瘾。
走出陶宝古街,很快便到了荣昌陶博物馆。博物馆由主展厅、大师工作室、研发中心、精品厅、销售中心等构成。主展厅又分为历史陶展柜、生活陶展柜、工艺陶展柜、日用陶展柜。总占地近1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4000多平方米,收藏有4000多件汉代以来的荣昌陶文物精品,真实、全面地反映了荣昌陶的技艺传承和发展成果。
荣昌陶器类型丰富,包括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等,造型优美典雅,工艺精湛细致,色彩绚丽光洁,装饰古朴大方,“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储藏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长期保质、保味、保鲜,实用性和艺术性俱佳。
2013年,荣昌区建立了荣昌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这是一座非遗研学旅行示范教育基地,开设有拉坯、捏塑、彩绘、注浆、雕塑等陶艺体验课程,通过文化、教育、旅游多产融合,不断提升荣昌非遗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