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超
6月的托木尔峰脚下,游客或策马驰骋在塔格拉克草原,北望壮美的托木尔峰;或坐在直升机、热气球里俯瞰大地,体验浪漫之旅……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为保护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步逐批安排保护区内的牧民易地搬迁,在柯柯牙镇形成塔格拉克村等多处牧民定居点,同时,通过景区建设引导不少牧民走上旅游路,塔格拉克村等定居点变成旅游景点。
加大建设 发展旅游
“最近塔村共迎来4趟专列1600多名游客,已经签订协议的60多趟旅游专列都在陆续到来。今年的旅游接待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旺季越来越长了。”展望今年的旅游形势,温宿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迪信心十足。
王迪说的“塔村”正是塔格拉克村,“塔村”也有“云上塔村”美誉。在塔格拉克村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星空民宿、火车民宿、光影客栈、云上客栈等大大小小的各类特色民宿开始进入接待旺季。塔格拉克村已被阿克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开发成一家名为“归园田居·塔村”的景区,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据了解,塔格拉克村所在的天山托木尔平台子景区,距离阿克苏市区和温宿县城仅1小时车程。以前景区主要靠门票、售卖商品等获得收入,经营困难。从2019年起,阿克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围绕“乡村振兴+旅游扶贫”战略,积极打造“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品牌,因地制宜,以旅游促扶贫,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窦有红说,两年多来,集团和温宿县投入6000万元,吸引各类投资7000万元,利用托木尔峰这张金字招牌以及塔格拉克草原景区,将其整体打造成为“归园田居·塔村”景区。同时,将1.3亿元资金用于塔格拉克村环境整治、民宿改造、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和60余处网红打卡点建设,增加了上千个旅游就业岗位。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发展旅游更加有积极性。
服务游客 脱贫致富
据统计,塔格拉克村有267户745名村民,“归园田居·塔村”景区共吸纳120余户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全村约50%以上的村民直接受益于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户年均增收2万元。村民变被动为主动,由等待“输血”到自发“造血”,主动参与旅游发展。
村民托合尼亚孜·艾西来甫家里有两匹马,每天都牵到划定区域让游客租骑。“这本来是我和爸爸放羊时候骑的马,现在羊被送入了托管机构由专业人士放牧,马也可以为游客服务,一天下来最多能挣2500多元。”
艾尔肯·吾守尔以前靠放牧为生,如今经过培训在景区餐饮区经营一个蒙古包,主要卖烤肉、抓饭等。“干旅游不错,去年我挣了6万多元。今年‘中国旅游日’,我一天就宰了5只羊。”
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古丽巴哈尔·托尔逊现在已是新疆天山托木尔森林公园一名售票员,每天到景区上班,她还通过网络视频介绍家乡美景。“再也不用放牧了,每个月能稳定收入4000多元,旅游发展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实惠。”
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驻塔格拉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吐尔洪·肉孜说,2020年塔格拉克村村民平均年收入由过去的数千元增长到11886元。“归园田居·塔村”景区从2019年5月开放至今,吸引游客达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
继续提升 打造精品
塔格拉克村旅游发展成绩显著,特点突出,村民们付出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2020年8月,塔格拉克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国家会在政策、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在国家、自治区、地区和县四级党政机关的合力推动下,通过向社会招商引资,“归园田居·塔村”景区新开发建设了滑雪场、彩虹滑道、玻璃栈道等旅游项目,景区实现了四季可游,更多村民冬季也有生意可做。
“为了提升塔格拉克村的整体接待水平,‘归园田居·塔村’景区发掘整理各类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文化体验项目、旅游新业态等,并与附近的托木尔大峡谷景区、帕克拉克村等联合建设一条北线公路,实现一条环线相连接。”“归园田居·塔村”景区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我们将在塔格拉克村、金华新村(汉易水乡生态农庄)、帕克勒克村等继续挖掘‘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出更多业态,大力推动‘民宿+’等特色产品,推进温宿县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带动农牧民就业。”王迪说。
未来,“归园田居·塔村”景区将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归园田居·塔村”示范建设和规范服务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合作,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自治区旅游度假区夯实基础,力争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乡村扶贫+森林山地康养+亲子农场+研学基地+国家休闲旅游度假区”的乡村振兴“塔村”模式,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