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5日
第08版:旅游报08版

打通“最后一公里”

河北倾情打造“非遗购物节”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4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提出,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开展非遗宣传展示体验等活动,同时开展“《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相关活动。

为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5日至7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承办的河北“非遗购物节”暨第九届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河北“非遗购物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启动仪式、非遗美食展销、非遗工艺产品展销、“通武廊”非遗精品展、非遗大讲堂、非遗展演、线上观展直播带货、红色文化收藏展8个板块内容,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为传承人搭建非遗宣传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

河北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多措并举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使其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线下展览 参与体验

本次“非遗购物节”依托廊坊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2万余平方米的场地优势举办,参展传统美食、传统工艺类项目近300个,展品达6000多种。

“来来来,快来体验一下给泥塑上色,可有意思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田泥塑展位前,传承人王振锋边指导正在体验的游客上色边说,“玉田泥塑主要有‘艳、拙、活、趣、繁、广’六个特点,融观赏性、玩具性于一体。”

“为了弘扬和传承玉田泥塑,广泛普及玉田泥塑,我创建了玉田泥人王工作室,深入挖掘玉田泥塑特点。”王振锋说。目前,工作室已自主研发玉田泥人产品200多种,涉及神话传说、戏曲、历史人物、禽鸟动物、民间风俗、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

河北省级非遗项目藁城宫灯展位前,流光溢彩、制作精良的藁城宫灯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

“这次带来的作品,除了传统的红纱宫灯外,还有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为主角创作的两件北京冬奥特许商品。”省级非遗传承人张风军和儿子张强边展示,边为游客讲解。

“工艺纸雕宫灯是我们独创的产品,它集民间工艺、艺术文化于一身,深受市场欢迎。”张强说,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藁城宫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组织游客参观宫灯生产过程,亲身感受制作宫灯的快乐。

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当地民俗风情、很接地气的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的美食制作技艺在购物节上“圈粉无数”,备受好评。非遗美食展区特邀含老字号在内的百余项全省非遗美食线下展销,棋子烧饼、香河肉饼、藁城宫面、卢龙粉条、薛记糕点……各类美食琳琅满目,观众现场品鉴、现场选购、现场体验。非遗与舌尖的“碰撞”,在挑动味蕾的同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足够震撼心灵。

二、线上直播 提升销量

活动组建了河北“非遗购物节”直播联盟,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网络达人等参与直播录制,通过现场制作与介绍、展示展销、带货、展演活动直播、线下卖场走播、讲述非遗故事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直播销售活动。

活动首日,冀云客户端直播、长城新媒体抖音直播、河北长城网微博直播、石家庄万食屋、宝心吃遍石家庄等直播间累计观看量52万次,线上店铺销售额357万元,阿杜土鸡、棋子烧饼、槐茂甜面酱成网销“爆款”,深受网友喜爱。

购物节期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实时多窗口连续直播,并在相关媒体平台开设专题,邀请了省内10位带货主播,对部分商品进行带货。现场观众达1.1万余人,线上线下销售共计1300余万元。

此外,活动期间,20余家媒体以图片、文字、视频、广告、专题、H5、直播及海报等形式,发布河北“非遗购物节”相关信息210余条(次),累计点击量达6800万人次,为河北“非遗购物节”助力。

三、文化传播 提高认知

活动设立了红色文化收藏展板块,通过展现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展区现场还摆放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固安柳编传承人精心制作完成的一面党旗,匠心独具。

非遗精品展区以“通武廊”区域的非遗项目为主,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等诸多地方传统工艺精品让人惊艳。非遗产品展销区则以非遗文创产品展示销售为主,以展示手工艺人精益求精、执着坚毅的工匠精神,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创造力,体现了非遗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探索了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此外,活动还设立了非遗手艺培训和公益讲座,通过邀请传承人现场讲解制作技艺,让广大市民亲自体验,进一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和非遗知识的普及。甄选了经典展演项目在室外广场和室内舞台进行轮番表演,增强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非遗购物节’举办目的是打通非遗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使广大消费者在享受非遗购物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关负责人在活动致辞中表示。

四、非遗扶贫 非遗文创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多部门加强协作,聚焦脱贫攻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支持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项目,建设非遗扶贫工坊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参加工作技能培训,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截至目前,河北省共建成传统工艺工作站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405家,涉及非遗项目385个,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000余期,培训8.7万余人次,带动近10万人就业,2万余人达到脱贫标准。非遗扶贫已成为带动河北民众增收、拓展农村就业渠道的途径。

此外,河北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印发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进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河北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与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公布了7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共计990项,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9项;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争取资金支持,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两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的举办,创作出许多以非遗元素为依托的文创商品,为非遗的传承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5月28日,第三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正式启动,将诞生更多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也为“非遗+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河北省拥有众多非遗项目,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保护、利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版式设计:高越)

2021-06-15 打通“最后一公里”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6461.html 1 河北倾情打造“非遗购物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