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志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创新之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这一建设任务。
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山东齐河联合主办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来自中央部委及沿黄九省(区)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协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建言献策、推介项目、签约合作、共推线路,取得丰富成果。
彰显“中国黄河”形象
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包括中华文明探源之旅、黄河寻根问祖之旅、黄河世界遗产之旅、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安澜文化之旅、中国石窟文化之旅、黄河非遗之旅、红色基因传承之旅、黄河古都新城之旅、黄河乡村振兴之旅,全面塑造“中国黄河”整体形象。与此同时,各界人士对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国黄河”形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不断壮大升华的核心区域之一。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一次次脱胎换骨,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恢宏气度和青春永驻的气质。如今,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河文化无疑会给我们提供强大力量、坚强信心。
“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要通过文化挖掘整理、生态优化以及项目建设等,进一步塑造黄河‘母亲河’形象和地位。”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王德刚教授认为,目前人们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参差不齐,还需要在文化和旅游开发中,深度挖掘整理和凝炼黄河文化,并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宣传,让每个人都成为黄河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和创新发展的参与者。
沿线省区积极实践
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可满足游客实际出游需要的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方式。
近年来,沿黄省区积极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和经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山东统筹规划布局,兼顾现河道与故道、干流与支流、城市与乡村,突出资源富集区,构建形成以黄河沿线为主轴,以鲁北汉宋故道、鲁西明清故道、鲁中汶河谷地等3条支线为依托,以黄河入鲁片区、汶泗片区、济南片区、黄河三角洲片区等4个片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山东黄河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储备入库项目2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700亿元。
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介绍,德州深入挖掘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夏津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乐陵千年枣林景区等黄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展示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其中,齐河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甘肃省兰州市副市长韦青祥介绍,兰州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做足黄河文章,充分依托黄河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推进黄河风情线改造提升,以“治理水脉、营造绿脉、打造山脉、弘扬文脉、集聚人脉”为主线,统筹点与面,精心打造47.5公里的黄河风情线景观带,大力实施黄河楼、兰州老街、水墨丹霞、黄河流域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席建超研究员建议,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可以参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要求,一方面,严格坚守红线,保护底线,体现政府责任;另一方面,以文旅融合释放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效应,推动市场主体深度介入,鼓励社区参与,构建文物和文化遗产利用有效模式。
推进协同有序发展
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部省合作、区域协同、精准对接。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加强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沟通联系,沿黄九省(区)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资源整合与协作。其间,签约10个总投资433.3亿元的重点项目。
作为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牵头单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表示,联盟成员不断扩容,共识度不断增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他倡议,高位推动,提升联盟的国际影响力;多方联动,打造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联合体;龙头带动,培育黄河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集中打造若干节庆活动品牌,不断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强表示,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资本支持,建议各地政府、旅游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发起黄河文化旅游带产业基金和相关子基金,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建议,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可以借鉴国内成熟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旅游开发协作机制,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同时,通过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市场主体、创新营销系统,以及完善管理、投资、考核等体制机制,确保黄河文化旅游带旅游市场优质、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