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2020年8月,新华社播发《暗开收费栈道,周边水库污染严重,野蛮旅游正在伤害“野长城”》,报道了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的野长城“野游”乱象和水污染等问题。随后,怀柔区委、区政府及属地九渡河镇党委、政府承诺立即采取措施,加强整治。时隔8个多月,新华社记者再次来到怀柔区九渡河镇暗访,发现虽有整改,但“头疼医头”,问题犹存。
怀柔九渡河镇的这段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应是游人的禁地,却成了一些人肆意践踏的“游乐场”。而这样的问题却禁而不绝,如果不是媒体回访,野长城成了野蛮旅游“热闹去处”的乱象仍将继续下去。
野长城并非“无主之地”,而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万里长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不能让野蛮旅游毁了长城。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野长城”的保护力度,不能再对野蛮旅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铲除围绕“野蛮旅游”衍生出的灰色产业链,对危险的“野游”进行全面的监管。
要遏制野蛮旅游乱象,关键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守住法治底线,系紧“法治之绳”。
“野长城”遭遇野蛮旅游,也不能总等到“媒体曝”才引起重视。对于这些“形式主义整改”的纠正与改进,不能总需要媒体的曝光与“倒逼”,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监管部门要督促地方相关部门积极跟进,要坚持跟踪问效,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