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8日
第05版:旅游报05版

戴着斗笠逛土楼

远眺瑶下村南华山

土楼与新式小楼交相辉映

文<赵腾泽 供图<古竹乡党政办

夏天到了,何不走入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青山中去清凉一“夏”?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的瑶下村就是这样一个好去处。小小的村庄隐藏在绿水青山中,安静、祥和,富有文化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瑶下村最初称“窑下”,因该村土壤多为高岭土,适合做瓷器,曾建有碗窑,盛产瓷器而得名。因“窑”与“瑶”同音,“瑶”为“玉”之意,又喻“美好”,后人认为“瑶”比“窑”文雅,且内涵丰富,故更名为“瑶下”。因遍布苍松翠竹的青山环绕着小盆地村庄,此地又称“瑶山”。

说到福建永定,土楼是不得不提的,瑶下也不例外。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或圆或方的一栋栋土楼。这十几座土楼被誉为“东方明珠”,是瑶下历代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俊德楼、东兴楼、元和楼……如今,多数土楼仍有村民居住,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威严、庄重,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当地特有的客家文化。

瑶下村干净、整洁、舒适,整齐划一的小洋房和老土楼相得益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当地有诗赞曰:“飞碟降落瑶下庄,中西合璧首东昌。振成振福相媲美,土楼人家奔小康。”一座座土楼犹如一个个巨大的飞碟从天而降,足可与著名的振成楼、振幅楼相媲美。

瑶下村是闻名遐迩的“斗笠之乡”。斗笠由竹篾编制而成,戴在头上,晴天遮阳,雨天挡雨,主要用于农事。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瑶下生产斗笠的鼎盛时期,其加工制作依靠笠壳模具、竹锯、竹刀、丝线绳等工具,通过生产笠壳、加工笠面、卷叶、压叶、缝顶等流程制作完成。如今,瑶下斗笠制作技艺已成为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70多岁的李新明是瑶下斗笠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他的非遗工坊里,堆放着各种斗笠原材料。只见他手握竹篾,左编右织,不一会儿,一顶精美的斗笠便制作完成,戴在头上,轻便遮阳,给瑶下之旅又增添一丝惬意。

除了精美的土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瑶下村还有独特醉人的自然风光。村子位于博平岭山脉西麓、金丰溪上游,青山碧水萦绕,风景优美。南华古刹、屏风响石、青松鹤宿、彩虹天降、雄鹅跃水、双溪洗笔、鲤鱼上滩、水流东甲,久负盛名的八大景观遍布村内,引得游客争相探寻。

其中,“南华古刹”指南华山上的3座庙塔,相传为南宋年间的一位僧人所建。三塔逐级分布在坐南向北的悬崖峭壁之上,幽静清新,凉爽宜人,是游览和避暑胜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华山也因此成为当地的一座佛教名山。南华山亦有八景:其一为“宝殿雄姿”,南华寺依巍峨峻峭之山岩而建,气势不凡;其二为“仙塔远眺”,九仙塔紧贴峭壁,蔚为壮观;其三为“林海听涛”,古树参天,山泉甘美,鸟语花香,有“入山不觉深,竹林迷游客。春午一鸟啼,空山自响答”之称;其四为“峭壁古诗”,九仙塔边的岩石上有众多石刻古诗,文化氛围浓郁;其五为“九龙戏珠”,寺前远眺,群山起伏,曲水环绕,有众山来朝之感;其六为“青石流泉”,山谷间泉水潺潺,甘甜清爽;其七为“竹影婆娑”,山路两旁,茂林修竹,遮天蔽日;其八为“蝙蝠挂壁”,山脉起伏跌宕,石壁陡峭,惊险奇峻。人文风光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令人向往。

沿着南华山游步道拾级而上,山间林木郁郁葱葱,走在其中,仿佛步入世外桃源,全然忘了旅途的劳累,只觉清爽怡然。山路时陡时缓,曲折蜿蜒,有时觉得仿佛没有尽头,完全进入密林中,有时又经过一个转弯,突然空旷,望得见层岩叠嶂,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登上顶峰,可以看到形似圆土楼的南华山新景——土楼四面观音。殿中耸立着4尊9米高的观音石像,雄伟壮观,另有南海大观音、龙头三面观音、滴水观音、百态观音等不同景观,颇为壮丽。站在峰顶放眼远眺,可览古竹乡全貌。只见碧空如洗,青山绿水,土楼点缀,公路串联,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绝美画卷,深感不虚此行。

tips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竹乡

美食: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

周边景点:洪坑土楼群

2021-05-18 赵腾泽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5810.html 1 戴着斗笠逛土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