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宏伟壮丽,白居易“沃洲天姥为眉目”的山明水秀,杜甫“欲罢不能忘”的离愁别绪……唐代诗人游历四方、且歌且吟,流风遗韵、绵延千载,谓之“唐诗之路”。新昌就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文脉昌盛、胜景如云,自古就有“怀贤应向剡川游”的说法。
新昌,地处浙江省东部,隶属绍兴市,古称剡东,有“东南眉目”之美誉,是“唐诗之路”的策源地,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之称。新昌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在天姥山麓新昌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素以山水人文资源丰富著称的时尚山城,自古便是佛家圣地、道家福地,是“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是“佛教中国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源地。
近年来,新昌围绕“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民生为先”主题,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让‘唐诗之路’活起来”中,全力打造诗路研究新高地、文旅融合样板地,转型步伐日益坚实。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春天,以创新为内核的“新昌模式”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有了进一步做大“金山银山”的底气。带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5A级景区城”等多份优异成绩单,4月24日,新昌即将走进黄浦江畔,举行2021新昌(上海)招商推介会,与长三角地区宾客共议县域文化和旅游“发展路径”,并广邀客商投资兴业,以“开放资源、开放市场、开放服务”的诚心诚意,共同打造观光、休闲、体验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 化资源优势为市场胜势
自古文化繁盛的新昌,拥有滋养这座城市文化的秀美山水与世代相传的文脉,城市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古代美感是全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唐诗名城”的根本基础。历经多年发展,新昌县如今全域旅游成果丰硕。近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818.87万人次,年均增长15.27%;实现旅游总收入420.23亿元,年均增长16.06%,形成了机制健全、产业融合、特色明显、设施完善、共建共享的全域发展格局,实现“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
按照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摸清家底、打好基础、优化资源整合,形成造血发展,一系列举措让新昌文化和旅游发展“步步为营”。
从交通区位来看,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省“四大”建设、杭绍甬同城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新昌作为杭州、宁波、金义三大都市区的交汇地,杭绍台高速、常台高速、甬金高速穿境而过,杭绍台高铁今年将建成通车,金甬铁路将于2023年建成通车,当前还在积极谋划绍兴到新昌的市域铁路S3线。高铁通车后,新昌到杭州只需35分钟,到上海只需70分钟,有助于全面加速融入大湾区、融入长三角地区。
从文明生态建设来看,从2002年被列入“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名单,到2007年“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摘帽;从2010年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到 2016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再到2017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8年被评为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第九位,2019年又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多年来,新昌完成了从“污染重县”到“绿色强县”的华丽蜕变,为全国同类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昌经验。
从文脉古迹传承活化来看,镜岭镇、十九峰景区、鼓山书院、大佛寺文化区、鼓山唐诗文化公园、里江北历史文化街区、南明街道班竹村、天姥山、儒岙镇、沃洲镇、达利丝绸集团等历史遗迹、教育基地,同时拥有丰富的清廉文化资源和美丽的山水资源。新昌全面挖掘整合个中内容,其串联起的“浙东唐诗之路”已推出清官文化游、清廉唐诗游、清风红色游等多条各个形式的研学、党团建游线路。为全县深耕研学市场、党团建市场打好基础。
从绿色康养产业发展来看,“新昌十二时辰”等多个疗、休养线路,既可品大佛寺的深厚历史积淀,也可观天姥阁的盛唐风采;既可在中国茶市感受春茶交易之火热,还可感受达利丝绸世界旅游景区来自千百年前的中国蚕桑文化精华;既可赴国内首家县域天文主题科技馆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又可在海洋城购物中心轻松享受购物闲暇时光。而作为美食品牌的“天姥唐诗宴”,其15道新昌土菜均以唐诗赋名、以当地土产作为食材。回山镇的高山茭白、豆腐,镜岭镇的螺蛳,沙溪镇的鸭,长诏水库的鱼……均能尝到“土色土味”。
发展文化和旅游,投入是基础,项目是关键。新昌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此次举办的2021新昌(上海)招商推介会,对天姥山、十九峰以及各乡村在内的22个文化和旅游项目展开招商。其中天姥山旅游区全新的规划以“诗画风景·李白天姥”为主题定位,以“江南名山·诗路明珠”为形象定位,以风景观赏、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康养度假为主导,通过“六大主导、三大专项”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四大爆点项目、十大引擎项目,构建“一带五片、一环六线、双核七星”的旅游空间结构,全力打造诗画江南的标志性景区、中国山水文化的代表性景区、“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的龙头景区;而此前十九峰景区飞龙栈道的开放使得当年的门票收入同比增长595%,如今除了“玻璃栈道”仍然热度不减,十九峰以建设成为“长三角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加快特色主题、热门旅游项目开发,丰富业态配套,提升景区容量,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真正成为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项目及业态的进驻将进一步积蓄动能,增强当地造血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促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
去年3月,有着绍兴版“迪士尼乐园”之称的狐巴巴星球乐园项目,在新昌穿岩十九峰景区腹地打下了第一桩。该项目是浙江省2020年重大文化和旅游集中开工项目之一,总占地约800亩,总投资约1.2亿元,定位为集亲子出游、户外休闲、研学营地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运动康养旅游综合体。同年8月,仅不到半年时间,狐巴巴自然教育营地正式开园。据项目负责人透露,之所以能有此速度,离不开政府的“管家式”服务。如新昌县供电公司在设计上主动对接狐巴巴乐园景区需求,采用高质量的施工方案、高规格的材料,让整个景区更美观,与景区其他配套设施相得益彰;且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一直主动与旅游集团沟通,曾多次到现场勘查、督导,协调相关工作,现场办公,寻求最佳方案。
据了解,新昌在项目落地“工作推进机制”中,“过程管控机制”不但追求结果圆满,更追求过程完美。根据旅游项目建设任务和进度安排,查建设内容,看是否合规合标;查建设程序,看手续是否具备;查建设进度,看进展是否滞后;查资金使用,看资金是否安全;查工程质量,看管理责任是否落实。通过“五查五看”对全域旅游项目实行过程精细管控。
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考察洽谈、合同签订等事项,新昌坚持提供全周期和“管家式”的服务,确保项目能够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得好。除此之外,为给企业提供实打实的“硬福利”,新昌更是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让“有形的手”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新昌新出台的《关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见,旅游养生等民间投资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对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至2亿元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予以奖励;实际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至5亿元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予以奖励;实际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的8%予以奖励。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住宿业态,民宿农家乐通过县级普通和特色精品评定的,运营1年以上且常年正常营业的,分别给予每个客房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家最高不超过7.5万元;对新评为三星级(省级银宿)、四星级(省级金宿)、五星级(省白金级)旅游民宿的,另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发展乡村精品酒店,对新获评为乡村精品酒店且营业1年以上的,给予每个客房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奖励最高金额不超过50万元。鼓励景区村庄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对实现整村运营1年以上,且每年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每年给予运营公司新增收入20%的奖励。加快发展研学旅游,对新评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并达到一定客流量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评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达到一定客流量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驱动的新昌除了善于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做文章,更懂得在“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创新建立了“智库会商”“招商选资”“领导联系”“过程管控”“月度督查”“季度考评”六大机制,着力于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扎实推进,为优化文化和旅游领域营商环境留下可持续的工作模式,政商携手共同构筑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