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0日
第03版:旅游报03版

莫让“导游荒”影响旺季出游

□ 孙岩

阳春三语,春暖花开,当下正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季节。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国内许多景区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一些地方的旅游市场已然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旅行社收客忙得不亦乐乎,但在派团找导游的时候却犯了难——导游不好找。据2019年的统计,全国有执业导游698848名,按说可以满足旅游市场的带团需求,但在疫情过后的2021年,为何导游成了稀缺资源?导游都去哪了?

导游不好找,主要是因为从事导游行业的人减少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概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是导游减少的直接原因。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一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多导游迫于生计纷纷转行另谋生路。疫情之下,许多导游角色转变,成了外卖小哥、售楼员、酒店服务员。

其次,收入较低是导游减少的根本原因。国内绝大多数导游是靠工资和带团补助维生的。其他行业工资连年增长,导游行业的工资却增长不多,更何况还有很多兼职导游没有底薪。200元一天的导服标准已经延续了10多年,至今许多地方仍执行这个标准。

再次,导游职业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这也是造成导游队伍流失的关键因素之一。导游作为旅行社行业的核心、城市的宣传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有时,人们提起导游,往往会和一些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导游职业缺乏社会荣誉感,没有相应的社会职称与之对应。

既然找到了导游流失的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旅游业,坚定旅游人对行业发展的信心。面对导游迫切要求提高社会地位的呼声,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重视,把导游证与社会职称相挂钩,提升导游证的含金量,提高导游晋升的积极性。作为导游“娘家人”的旅行社,要为导游带团解决后顾之忧。旅行社应该按照法律规范和政策要求,为导游缴纳社保,提高收入。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提高了,解了后顾之忧,增强了归属感,导游自然就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导游荒”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为国家高级导游员)

2021-04-20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5279.html 1 莫让“导游荒”影响旺季出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