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华 文/摄
清明小长假期间,山西博物院推出了“花”开正盛活动,带领观众寻找文物里的春天。
在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展厅,讲解员引导观众欣赏银饰上美丽的纹饰,介绍其属性、寓意、愿景等,让观众深刻了解银饰的文化内涵。除了看展赏“花”,山西青铜博物馆还推出花纹涂色、发簪制作、掐丝画制作等活动,让观众可以通过亲自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美好的春日时光。
近年来,山西博物院以人为本,探索多样态、多渠道、多元素、实时化的文物传播模式,创新主题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与参与的方式,着力把文物展示好、价值阐释好、故事讲述好。
2017年7月,山西博物院在微信、微博平台推出了一档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发挥多学科专家优势和学术优势的个性化文化服务栏目——“约读·晋魂”,邀请国内知名文博专家通过视频,在线解读“晋魂”基本陈列,讲述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由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就可参观、了解山西博物院的精华文物,栏目一经推出就广受网友赞誉,各平台累计阅读量已超150万人次,其中,古人主题系列还结集出版成书。
去年,山西博物院利用互联网为居家抗疫的公众开启了“每日一展”“两分钟看展览”等线上活动,同时,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向国家文物局提供数字展览资源信息,并在省内推出“山西省博物馆线上展览”活动,实现了网友足不出户“逛展馆”、动动手指“看展览”的效果。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网上观展越来越受民众青睐。可以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博物馆传播方式变革,“云博物馆”时代正在到来。
去年7月,山西博物院还推出了首个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作为2020年年初开展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的延伸,展览以娄睿、九原岗、水泉梁、徐显秀等四大北朝壁画墓为依托,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互动体验,将北朝壁画赋予动态呈现,带领民众走进多元包容的北朝时代,展示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壁画实物展与数字展一前一后展出,用传统和现代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共同诠释“壁画的平行世界”。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范文谦表示,这次数字展览是创新思维、拓展途径,探索与更多新科技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山西博物院在数字保护方面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让文物生命力延长的最佳手段,也让文物“活起来”。
“此次数字展览一经推出,就激发了民众的观展热情。”山西博物院文物信息中心主任薄春燕说。
目前,山西博物院不仅在官网设立网上展厅、在公众号实现在线展览,通过语音展览、数字展览、全景导览、电子书等方式,让每一场展览实现“云”观展,同时,凭借网络直播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积极在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举办直播活动,讲解员化身主播,带领观众线上观展,成为山西博物院数字化发展的新探索。
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山西青铜博物馆与央视新闻携手推出直播《邂逅古代佳人——探秘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她”文物》非常成功,业界瞩目。
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认为,博物馆文化传播不仅需要创新性思维,拓展文化传播的形式,更要以扎实的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的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来支撑,同时,需要有破圈层文化传播理念,实现与社会各界的跨界融合。他建议,博物馆要加强与政府主流媒体平台的合作,使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作用;要与国内外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合作,使博物馆文化传播更“接地气”;加强与旅游应用第三方平台合作,推动文旅融合,扩大博物馆文化的宣传影响力,不断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