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6日
第04版:旅游报04版

河州牡丹俏

□ 朝颜

人说“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河州为甘肃临夏古称,我第一次见到牡丹,就是在那里。

春天,暖风轻轻吹拂着临夏大地,也催开了万紫千红的河州牡丹。行走在大夏河南岸长达5千米的牡丹长廊上,但见数万株牡丹竞相开放,恣意摇曳着妩媚的风情,恍惚间似乎走进了一个无比繁华的梦境。

的确,儿时,牡丹一直是生长在梦境中的。家中的花色被面、搪瓷脸盆、雕花木床上,印得最多的图案,是牡丹。母亲嘴里最常哼的歌,亦是电影 《红牡丹》的主题曲:“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小时候,自连环画中读到武则天令牡丹一夜开放的故事,牡丹在我心中便有了壮观阔大的印象。我还从一部忘记名字的电影里,认识了一位名叫绿牡丹的女子,她泼辣美丽,敢爱敢恨,颇得我心意。长久以来,家乡没有牡丹,它只能这样盛开在我的想象之中。

河州牡丹,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牡丹是临夏的市花。据说,临夏人种植牡丹的历史已有800多年。甘肃有一种说法:“西北牡丹看甘肃,临夏牡丹为最盛。”在《河州志》中,也有“牡丹旧有数十种,冠绝全省”的记载。临夏的土壤,仿佛天生就是为牡丹准备的。河州牡丹品种之繁多,花色之艳丽,的确令人惊叹。魏紫、姚黄、梨花雪、粉西施、佛头青、朱砂红,争奇斗艳。花二乔、绿蝴蝶、醉贵妃,各显神韵。特别是临夏独有的紫斑牡丹,以红、白、紫、黄为基调的花朵中,花瓣基部却生有一簇紫斑,恰如玛瑙之嵌入,又如蜂蝶之停驻,华美异常。临夏“小洛阳”之名,真乃实至名归。

临夏人对牡丹的爱是到了骨子里了。随意走进一家庭院,处处可见高大的牡丹,有的庭院竟栽种有十多株牡丹。牡丹盛开时节,人们在自己家中,就伴着这端庄妩媚、花香袭人的牡丹生活,把芳香植入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他们精心呵护着牡丹,亦收获牡丹带来的殊荣与富足。他们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吃着牡丹宴,饮着牡丹酒,欢庆牡丹花开。他们还把对牡丹的钟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作画、刺绣、吟唱、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

牡丹开得有多热烈,临夏人对生活的爱就有多热烈。

我想,临夏人爱牡丹是有理由的。早在1903年,清政府就敕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的《辞海》亦有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虽然如今我国尚未确定国花,但牡丹在人们心中的“花中之王”地位早已无可撼动。“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确,置身于芳香馥郁的牡丹花丛,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花可以像牡丹这样雍容华贵、富丽端庄,可以配得上“国色天香”这样的词语。

前些时,在一场晚会上听好友娟演唱《国色天香》:“牡丹花开春满中华,万紫千红如诗如画。国色天香名扬四海,人称天下第一花……”忽觉平日里质朴无华的娟此刻粉面含春,有说不出的蓬勃和妩媚。这,恐怕是我看过河州牡丹之后又增添了新的感受力之故。

牡丹开处,花香袭人,更有沉稳和大气种进人的骨头里。从梦境到真实,河州牡丹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美丽二字。

2021-04-06 1 1 中国旅游报 content_64983.html 1 河州牡丹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