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原
演艺进饭店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亚文化产业形态”,对其内在规律和运营逻辑进行研究,对于饭店进行产品创新、满足消费新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类型
依据饭店实际,按照演出方式划分,演艺进饭店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剧场式演出:在设有演剧场(馆)的酒店,尤其是景区型饭店中,专业文艺团体进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艺活动,是旅游演艺的一种传统类型。
第二、餐厅式演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宴会、团队餐等饭店餐饮产品中开展的一种“伴餐”式演艺活动,以歌舞、曲艺、杂技等内容为主,往往由民间艺术团体或个人承担演出任务。
第三、功能式演出:使用“功能”一词是为了强调演艺活动与饭店功能紧密融合,成为饭店不同服务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指在饭店前厅、大堂吧、茶坊、会议序厅、行政酒廊、户外空间等公共区域,与服务产品紧密配合,为展示某种主题,营造独特场景,渲染特定氛围所开展的演艺活动,这是饭店场景化消费时代应该着力思考和开展的一种演艺类型。
第四、沉浸式演出:所谓沉浸式是指一种走下舞台,置身观众之中的互动体验式演出。和其他类型演出相区别,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氛围营造:在饭店真实空间中,主要通过演职人员的表演塑造作品场景,将观众带入剧情所规定的“另一个时空”;二是置身场景:没有固定舞台,打破演员与观众的空间间隔,在空间走动中让观众身处演出之中;三是综合体验:指身边的演出,直接刺激观众的感官,进而调动观众情绪,引发情感波动,形成综合性体验感受;四是参与互动:随剧情设计若干环节,演员与观众直接对话交流,甚至成为剧中角色,参与戏剧表演,推动剧情发展。
沉浸式演出符合现代消费心理,也让更多没有专业演出场地的饭店能够参与其中,这种类型值得推广,也必将得到快速普及,并成为演艺进饭店的主流。
方法
饭店应遵循文化与住宿市场的消费规律,依据饭店实际,强化成本意识,在不影响宾客正常活动, 且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益的前提下,注重参与性、娱乐性、积极性和功能性,量力而行,在合适的舞台表演合适的作品。灵活多样地实施和开展是演艺进饭店活动策划、组织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在当前形势下,演艺进饭店应高度重视以下环节,即与主题结合、与需求结合、与功能结合、与产品结合。
第一、与主题结合。演艺进饭店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产业形态”,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饭店要紧扣时代脉搏,以最恰当的形式描写和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这是演艺进饭店活动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演艺进饭店是在饭店空间中开展的一种演艺活动,饭店各空间区域既是舞台,更是作品演绎的时空依托,因而,进入饭店的作品需要充分考虑饭店的主题定位、装修风格与格调氛围,发挥其在塑造饭店整体艺术气质、丰富体验方面的作用。如,横店百老汇大厦推出的沉浸式话剧《极夜·梦外滩》,就充分利用影视城的演艺资源和有利条件,在饭店以民国老上海风情为主题的空间中表现民国年间上海滩的爱恨情仇,成为与饭店空间氛围高度融合的主题文化活动,也体现了横店影视城的特色与定位。
第二、与需求结合。演艺进饭店是在饭店空间中开展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演艺活动。作为演艺作品,必须符合和满足戏剧艺术的生产规律和审美规则,但演艺进饭店毕竟与常规意义上的剧场演出不同,有着自身规律和要求。
首先,饭店演艺不是为演艺而演艺,而是需要发挥演艺活动的仪式感和聚客力,在饭店服务产品中起到锦上添花、价值增值的效用。因此,演艺进饭店绝非将通常在剧场的演出作品搬到饭店,而应紧密结合饭店的经营需要,实施定制化生产。
其次,和剧场内的观众不同,饭店住店客人可能并非演艺爱好者,甚至很多人可能缺乏相关知识,进入饭店的作品必须兼顾他们的欣赏水平,从演出内容到形式、从观剧过程到配套服务都需要精心策划,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应是吸引客人、引发兴趣、形成记忆。这就对内容有特别的要求。如果选择的是老作品,那么,应尽量选择经典性剧目,喜闻乐见、浅显易懂,力争为更多人所熟悉。如果是新作品,则应高度关注在地文化与饭店特点,形成更强的带入感。在情节设计上,应尽量做到戏剧冲突强烈,节奏紧张,环环相扣,瞬间入戏,欲罢不能。在表演上,则应充分展现演员的技能技巧,彰显其风采魅力,形成粉丝效应。
最后,饭店是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演艺进饭店应高度重视对地域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和精神面貌的展示,对民族、地方文化的展现绝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照搬模仿,而应结合饭店的美学格调加工提炼,以时尚、现代、精美的方式讲述古老的文化故事,这一点应成为演艺作品创作的基本法则。
第三、与功能结合。饭店是在空间中完成需求满足与情感传递的行业,不同空间承载着不同的服务功能。作为饭店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艺进饭店应本着激活、提升和丰富、完善饭店不同空间的功能属性、综合性提升饭店空间坪效的目的,巧妙地将故事安排在不同的功能空间中,通过剧情的串联,赋予每个空间独特的场景效果,空间变舞台、功能成剧情,无形中深化客人对酒店常规性空间功能的认知,加强情感连接。因此,在演艺作品创作中,应巧用饭店功能空间和原有设施设备。如,将壁画、浮雕、艺术品陈设、烛台灯具等装饰物演化为道具;将饮品、食品等饭店产品纳入表演,形成软广告;让饭店在岗员工加入表演等。成都新东方千禧大酒店推出的沉浸式音乐剧《了不起的盖茨比》,将故事分解在酒店大堂、咖啡厅、中庭花园、健身房、游泳池五个空间区域,并有意识地把酒店鸡尾酒、冷餐会等产品设计到剧情中,演艺和饭店功能达成完美统一,深得宾客好评, 提高了饭店的综合收益。
第四、与产品结合。功能性演出是饭店中最具市场潜力和效益性、最具影响力与持续性的演艺类型,演艺进饭店应高度重视和研究功能性演出的创作与运营方法,将演艺产品有机地纳入饭店服务产品体系之中,与迎宾服务、茶歇服务、会议服务、团队专属接待服务等构成一体。这就要求演艺作品以定制化生产为主,因地制宜,低成本、快制作。作为饭店产品服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更要求演艺内容、演出方式服从和服务于饭店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灵活多样,短小精干,艺术爆发力强。如,云南翠湖宾馆在会议主题茶歇服务中推出《无问西东·西南联大印象》演出,巧妙地将茶歇服务的地域文化、场地布置、食品饮品设计、员工服务和演艺活动有机结合,利用快闪的方式,阐释主题、讲述故事、烘托氛围,成为会议服务中的亮点与特色,起到了丰富和完善产品内容、强化饭店服务美学,创造深刻而美好的宾客体验感受的效果,令人记忆深刻。
发展
业者应认识到,经济效益是事关演艺进饭店可持续性开展的根本问题,没有好作品则没有影响力,没有经济效益再好的作品也无法常态化运营。
在目前演艺进饭店方兴未艾之际,为实现预期目标,业者应多管齐下,尝试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政府补贴:将演艺进饭店视作为一种公共性文化事业,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专业文艺团体在酒店中的演艺活动,尤其是常态化的项目设立专项基金,予以适当的经费补贴,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第二、企业赞助:专业文艺团体和饭店联合起来,调动一切有利条件,整合资源,寻求企业对演艺进饭店活动的挂名、赞助。第三、饭店营销:把演艺活动作为饭店实施的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手段, 以期成为网红打卡地, 提高饭店的曝光率, 扩大酒店的品牌影响力,饭店应制定营销预算,给予一定补贴。第四、演出收费: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形成社群,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实施收费演出,这是演艺进饭店持续发展最根本与最可靠的基础,需要大力培养。第五、文创销售:通过对作品内涵、演员、道具等要素的深度创意开发,形成IP形象,构成文创产品体系,增加收益能力。
总之,演艺进饭店作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一种新形态、旅游演艺的一种新形式,其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使之真正成为饭店营收新的增长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