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公共服务形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全力推动公共文化领域改革、文化惠民工程、旅游“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文化活动上“云端”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河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即日起,全省各地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剧场等公共场馆暂时关闭,暂停举办现场聚集性文化活动。与此同时,以云展演、云展览等为代表的线上活动全面开展,迅速填补春节期间公共文化服务空白,给千家万户带去祥和欢乐。
“这是河北文化和旅游系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集结优质文化服务资源,丰富线上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网络,打造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新体系,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说。
全省各地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场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闭馆不闭网,关门不打烊”,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网络展演、共享歌舞、在线诵读、码上阅读、网络讲座、在线培训、云上展览等线上活动相继涌现,实时在线、互动共享、体验感强、趣味性浓、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网络文化生活层出不穷。特别是组织发动全省文艺工作者创作6000余件“战疫”主题文艺作品“上线展播”,充分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广泛普及防疫科学知识,歌颂抗击疫情的动人事迹,再现奋勇战疫的感人画面,吸引网民点击欣赏超过6000万人次。
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挑起了大梁,24小时不断档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入推进,丰富线上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成为综合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路径。
为集中展示河北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扶贫故事,进一步凝聚力量,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浓厚氛围,2020年6月至10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云上系列展演活动在河北省群艺馆虹光剧场逐次上演,每市一个专场演出,国家公共文化云全程直播,精彩节目吸引在线观众超过650万人次。7月25日,保定专场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虹光剧场盛大举行。该专场演出以歌舞《希望的田野》开场,14个富有保定地域特色的原创作品参演,融合了歌曲、舞蹈、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演形式,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
2021年春节期间,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推出的“燕赵贺新春 冀云过大年”2021河北网络春节云联欢,首次采用云表演、云连
线形式,让千万网友“云”端欢聚,“隔空”共享联欢盛况。节目首演直播24小时内,各大平台观看总量超过3100万人次。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省、市、县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动全省122家县级图书馆、122家县级文
化馆建设完善数字化服务功能,统筹建设全省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基本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提供智能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那书晨表示。
促进惠民服务进基层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河北省委宣传部等五部门共同印发《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时效性的实施意见》,整合宣传、文旅、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平台、项目,推进基层文化惠民服务工程融合贯通、共建共享,实现对基层群众的一站式服务。2020年,会同河北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有效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服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通知》,依托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将河北省图书馆《典籍背后有故事》系列、河北省群艺馆《河北民俗大观园》系列、张家口市历史文化故事系列讲座、唐山市开平区国画网络教学公开课等几十个优质数字资源录入河北省远程教育平台,供群众体验,观看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指导秦皇岛、廊坊、沧州、唐山等市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成功经验,组织井陉、围场、迁安等10个县(市、区)创建成为首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高标准推进正定、双滦、张北等10个县(市、区)创建第二批省级示范区,带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整体提升。通过示范创建引领有效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瞄准城乡群众晚间休闲时间,以每年5月—10月为重点时段,每周5次开展夜间流动服务计划,将流动服务车开到街道乡村,每年服务读者4万多人次。清河县采取“群众点餐,政府买单送餐”方式,开启文化直通车,深入基层20余个村庄开展文艺演出,文化馆直播间粉丝达11万人,微信公众号点击量达291.7万人次,累计吸引5
万群众现场观看。
涉县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形成了以党性教育、研学实践、文化辅导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打造提升了129师司令部旧址、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等16个党性教育基地,累计吸引全国1000多万人次接受红色教育。“全国最美研学旅行基地”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创新“当一天小八路”等研学体验项目,吸引了河北、河南、山西等省200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参与。
河北省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牵引,坚持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
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
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弱项,河北省以强力推进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任务为抓手,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自2019年起,在全省实施为期两年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改革
任务攻坚行动,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173家公共图书馆,180家文化馆,2255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51446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省“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00.19%;张家口市图书馆新馆、邯郸市群艺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入运营,成为文化地标。所有市和县(市、区)政府均制订了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164家县级公共图书馆、164家县级文化馆开展了总分馆制建设,28家市级公共文化机构实行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圆满完成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任务,完成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在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的过程中,不仅“抓得紧”——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底开展督查验收,更是“抓得实”——将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作为“硬指标”,纳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县城建设、乡村振兴等年终考核指标体系,极大调动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改革工作迅速取得实效。
以优化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导向,深入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建设,将有条件的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为分馆,在全省城乡基层共
建立县级图书馆分馆746家、文化馆分馆847家,涌现了石家庄市“总馆+分馆+文旅融合阅读服务点”、沧州“图书馆+乡城市书吧+知识驿站”、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分馆+邻书香工程服务点”、邯郸涉县“文化馆+文艺辅导基地”等一批典型做法,促进城乡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唐山市丰南区自2011年起累计建设农村文化礼堂223个,举办各类活动9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在全市、全省发挥了榜样带动作用。
沧州街头,“城市书吧”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亮点。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6月召开的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推进现场会上,沧州“城市书吧”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案例。这种全新服务模式由沧州图书馆本着“阅读空间临街、服务功能打包、资源众筹共享、多种业态结合”四位一体思想探索创建,如今,合理布局的14个“城市书吧”形成了覆盖主城区、互联互通的城市阅读网格体系,为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了极大便利。
旅游公共服务提品质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服务即产品,服务即营销”的理念,把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2019年,河北省太行山高速公路被中国公路学会授予“太行山旅游高速”称号,成为全国首条高速公路旅游风景道。这条绵延于崇山峻岭的绿色廊道,成为带动山区发展的“主动脉”。
在河北,通过打造风景道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进而带动旅游发展成为有效途径。依托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河北省重点打造了太行山旅游高速、石家庄滹沱河生态走廊、张家口草原天路、承德“国家1号风景大道”、秦皇岛山海花田风景道、保定京西百渡风景道、石家庄井陉太行天路、邯郸南洺河生态走廊、北洺河生态河谷等一批精品旅游风景大道。
近年来,河北省共建设、提升风景道绿道54条,新建、改建旅游公路3600多公里、风景道2000多公里、绿道1600多公里,建成观景平台200余个,完善旅游交通标识1000余个,构筑了“高速连通域外、快速直达景区、环线串联景点”的高效便捷路网,极大改善提升了道路交通环境,初步形成了东西纵横、南北交错、快
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格局。
同时,一批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营地建设落地,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重点旅游城市枢纽型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实现运营。“十三五”时期,全省共新建提升景区外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65个,开通旅游直通车线路50多条,建成旅游驿站、观景平台200余个、建设运营自驾车旅居车营地36座,建设旅游特色功能公路服务区20余个。特别是太行山高速“景区化开放式”沙河服务区、“产业化共享式”临城服务区,增加信息咨询、旅游预订、旅游体验、交通接驳、营地驻留等服务功能,成为推进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样板。
河北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计划(2018—2020)》中,文化和旅游部下达河北省旅游厕所建设任务为2192座;到2020年底,全省共建设完工旅游厕所4805座,完工率达219.21%,名列全国第一。为有效解决游客“如厕难、找厕难”问题,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7100余座旅游厕所完成百度电子地图标注工作。通过3年持续用力,深入开展旅游厕所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旅游厕所所长”管理机制,全省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建设目标,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游客和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显著增强。
推进文旅公共服务深融合
文旅融合,“融”出燕赵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天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着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出旅游服务嵌入型、文化服务嵌入型、设施共建融合型、文化植入融合型等融合发展方式,不断提升融合效果。
旅游服务嵌入型,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置旅游服务功能。保定市东湖文化中心是一个包含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动漫基地等文化设施的文化聚集区。建成运营一年多,其中关汉卿大剧院累计完成38场高品质演出,接待观众达7万余人次,成为保定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为了发挥文化精品对旅游的带动作用,保定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在剧院建设了保定旅游智慧服务中心,为南来北往的游客提供
“文化+旅游”新体验。
文化服务嵌入型,在旅游场所配置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武安市楼上村拥有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调落子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村落以“山居戏乡”为主题,采取“旅游+文化”模式,打造了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戏曲小镇。依托戏曲文化,村
里配套建设有平调落子戏曲博物馆、平调落子传习所、楼上戏院、楼上戏曲茶社、游客中心、太行石画吧、平调落子酒坊、清吧、跑马场、采摘园、魁元会馆、主题民宿院落等,融合乡村文化和旅游,让休闲有了文化味。沧州市河间市景和镇,借助企业力量,在丰尔庄园建设文化站,打造趣味书屋,定期组织惠民演出,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旅游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提升游玩感受。同时借助企业力量,进一步激活文化站的生机活力,设施条件好了,活动也多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
设施共建融合型,统筹规划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与旅游设施建设。迁安市山叶口村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拓展建设文化礼堂、互助幸福室、游客体验室和村史馆,培育“文化艺术基地+旅游”创新链,以景区型、社区型、文化型等多元类型塑造品质化“乡村酒店”,以原住民风、田园乡村等多元化主题创新民宿业态,加深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文化植入融合型,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打造旅游产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承德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以清文化为主线,倾力打造我国首部皇家文化大型实景演出《康熙大典》,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整体打造,让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承德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极大地丰富了承德旅游的文化内涵。自2011年6月公演以来,累计演出1544场,接待游客近203万余人次,成为承德旅游的全新名片。
随着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实践不断深入,河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品质更高、前景更广。
2021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将围绕“十四五”开好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好步展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系统化发展,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围绕国家大事,在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发展、依法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深化示范创建引领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人才建设强基工程、深入推进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全域构建自助旅游服务体系、持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十一个方面发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河北省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宛如跳动的音符,奏出了建设河北文化和旅游强省的华彩乐章,涵养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为大家带来美好生活的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