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就业不断增长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文旅产业具有对环境敏感、易受时局变化影响的特性,同时文旅活动的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的特点,决定了文旅产业遭受疫情的冲击最为直接和深远。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文旅产业经济循环无法完全正常运转,产业链条断裂不济,整个文旅产业遭受到了冲击。疫情基本稳定后,受国外疫情汹汹的影响和面对疫情大规模复发危险的压力,文旅产业虽在艰难中逐步恢复,但一直没有实现完全正常运转。疫情给我国的文旅产业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文旅产业危机治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经济系统存在结构性矛盾的问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要知变、识变、应变和求变,未来已来、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邓爱民充分发挥旅游学科优势,带领旅游研究团队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调研,进行数据梳理对比和行业系统分析,融入自身多年旅游学术积淀,以较快速度适时撰写完成《中国文旅产业:疫情影响与全面振兴》书稿并立即付印出版。
邓爱民长期从事文化和旅游研究,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具有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为该书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材料真实、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对象聚焦、研究结果实用,是一部切合实际、围绕实践、注重实用、适宜实战的问题导向、内容引领、特色彰显的学术专著。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行动迅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邓爱民及其团队身处最前沿,对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影响感触最深刻,出于对疫情影响下旅游业复工及其后续全面复兴的责任感,从2020年2月立项构思该项研究,到2020年7月成书并正式出版,仅仅历时5个月。该书能够迅速出版,一方面是由于邓爱民以行业发展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带领团队迅速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奋笔疾书,才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近40万字的书稿。此外,中国旅游出版社也在严格保证批、审、编、校工作标准和质量基础上,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工作。该书及时出版,对于指导我国文旅产业应对疫情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价值。基于该书实战内容和实用价值的部分,邓爱民整理撰写了两份政府咨询建议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为政府出台文旅产业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第二,层次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该书内容可以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部分:由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形成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著作编写的背景,分析了文旅产业的特征,论述了著作编写的现实意义,同时简单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历程和传播特点,梳理了政府和文旅企业都采取了哪些疫情防控措施。由第四章和第五章组成的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文旅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文旅产业将面临的发展环境。由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构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振兴我国文旅产业的建议措施,并构建了文旅产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框架,可谓环环相扣,结构合理,体系科学,富有逻辑性。
第三,结论科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鉴于文化和旅游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疫情对文旅产业的冲击,为确保文化和旅游经济内循环畅通运行,需要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才能实现文旅产业的恢复和振兴。该书从宏观层面(政府层面)、中观层面(行业组织层面)和微观层面(文旅企业层面)系统性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既有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高度和深度,又有具体指导文旅产业振兴的实用和实效,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对旅游危机管理和文旅产业治理展开探索的具有理论价值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对文旅产业振兴提出对策的具有智库价值的咨询报告。
(南昌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细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