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华
2月17日,大年初六一大早,太原游客王伟就驱车一个小时,带父母与妹妹赶到忻州古城。在查验行程码、出示健康码、测体温、登记信息后,一家人走进了忻州古城。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节日氛围,高挑的红灯笼随风轻摆,窗户上的红窗花、门楣上的红绸缎透着喜庆,戏台上,北路梆子正演得热闹。
忻州古城又称“秀容古城”,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2017年,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忻州市委、市政府和陕西袁家村合作,着力将古城打造成忻州的“城市会客厅”。今年春节,忻州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等多部门协作,与古城景区商户一道,从疫情防控、餐饮质量、住宿环境、文化和旅游活动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古城内品年味儿、赏年俗。
一大早,忻州古城蒸肉店的负责人徐智勇就忙活上了,他要赶在顾客到店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每天,除了做好工作人员自身消毒外,还要对店内环境及刀具、案板等大小器具进行全面消毒,前前后后得忙活半个多小时。春节期间,游客多、销量大,更要确保卫生安全。”他说。
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春节前夕,忻州古城管理方——山西秀容古城袁家村策划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定了防疫保障预案,成立了疫情防控组、商户服务组、游客服务组、后勤保障组等,每天对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对各商铺的疫情防控工作、原材料质量等进行严格把关,索“票”索“证”,究根溯源。“我们还要求全部店铺暂停冷链食品供应,倡导游客及市民用餐时使用公勺公筷、保持一米社交距离等,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嘎说。
今年春节,传统家宴“七盔八碗”餐饮店生意红火得很。该店负责人王国栋高兴地说:“初四一天,我们就接待了100来桌。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用的米面油肉等食材都由古城统一配送,供货商户都是古城内的。”
“七盔八碗”因拥有7种凉菜、8种热菜而得名,是地地道道的忻州老味道。“小时候,每到过年过节,家里的团圆饭都是这么做的。”王国栋说,“希望更多就地过年的外乡人能够走进古城,尝尝我用心制作的忻州菜,听听每道菜背后的故事,记住这个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
王伟的父母是忻州定襄人。春节期间,他们在古城泰山庙巷找到了一家经营定襄特色美食的店铺,点了蒸肉、砂锅烩菜、荞面河捞、油糕等家乡传统饭菜,吃到了正宗家乡饭。“蒸肉味道正宗,荞面河捞汤清味美,还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王伟的父亲高兴地说。
忻州蒸肉创制于隋唐,盛行于明清。宫廷里的御膳美食是如何传到民间的?只要有时间,忻州蒸肉的传承人徐智勇总爱给食客们好好说一说。“以前老百姓家里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蒸肉,现在条件好了,只要想吃,天天都能吃上。我的制作都是在店里进行的,一是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放心消费,二是通过展示制作的全过程,让大家了解忻州的风俗民情、美食文化。”
为了营造欢乐祥和、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春节期间,忻州市公安局及忻府分局启动了Ⅰ级安保勤务模式。从大年三十开始,民警们全员上岗,分为7个巡逻区定岗定责,驻守的、巡逻的,每半小时一换岗,全部满负荷运行。一天下来,民警们的微信步数都突破了4万步。据了解,仅节日前3天,古城景区执勤民警就解答游客咨询800余次,为游客提供帮助500余次。
陈嘎说,古城还在各个入口处设立了卡口,当游客流量明显增加时,会通过采取入口管控、限时限量滴水式放行、狭窄街巷单向通行、景区外围远端分流等措施,确保游客安全顺畅游览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