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凤
“在我们东北,冬天最不缺的就是冰雪。今年由于疫情防控,我和孩子们留在北京过年,听说玉渡山有个‘北京雪乡’,就来体验一把,还真不错。”2月15日,来自沈阳的赵女士一点也没有“小瞧”北京的冰雪,在玉渡山雪乡和冰雕小动物合影,在悬崖冰瀑下流连忘返,玩得不亦乐乎。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玉渡山被誉为“北京冬天开始的地方”。这里白天气温比北京城区低6—7℃,夜晚最冷时达零下26℃,结冰期长达4个月,冰雪旅游资源丰富。每年从11月25日开始,玉渡山的冰雪项目陆续迎客,并一直持续至次年3月,而春节更是景区冰雪旅游最火爆的时候。
“游客来玉渡山,主要是参观冰瀑、雪屋和忘忧湖蓝色气泡冰,体验攀冰、滑雪、滑雪圈、雪地摩托、雪地卡丁车等冰雪项目,还有就是徒步冰溪峡谷,感受冰瀑冰挂和潺潺溪流交相辉映的奇观。今年景区还举办了首届雪雕艺术节,推出了许多冬奥题材的雪雕,游人可以穿梭其间,拍照打卡,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玉渡山景区负责人卫丽英表示。
位于景区核心的忘忧湖占地12万平方米,每年冬天形成大面积的蓝色气泡冰奇观,被誉为“北京的贝加尔湖”。今年的气泡冰尤为美丽,深蓝色的湖面上,雪白的冰纹纵横交错,一串串气泡冰点缀其间,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为了丰富冰雪体验,同时保障游客安全,景区在忘忧湖冰面最结实的地方开辟了一处冰场,推出冰车、冰陀螺、冰转转等游玩项目,其他冰面则“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环湖步道旁的石头上、树上设置了“冰面危险,未经允许禁止入内”等提示牌,并有专人巡逻。
“小朋友,冰面危险,赶快上来!”“您好,请注意安全,不要在冰上停留。”13点,刚刚吃过午饭的李石德拿上垃圾钳,来到忘忧湖入水口附近的游步道巡逻。山路崎岖,他一边往前走,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见有下冰的游客便马上劝阻。
“入水口的水是活水,冰薄,人踩上去很容易落水。湖心冰厚,最深的地方有50多米,虽然冻得结实,但万一冰裂了有人落水,营救起来十分困难。”正说着,只见刚刚经过的地方又有游客往冰面上走,李石德忙折回去劝阻。“每天这样来来回回,也不知要走多少趟,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呀,游客的安全最重要。”他说。
李石德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除了劝阻下冰游客,还要提醒游客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注意疫情防控,并负责清理沿线垃圾。他本是山下西羊坊村的村民,以前在城里打工,今年刚到玉渡山景区工作。“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玉渡山就像我的家一样,看到大家来玩,我也高兴,一定要把大家招待好。”他笑着说。
和李石德一样,周边西羊坊村、玉皇庙村的很多村民都在玉渡山景区从事保洁、巡逻等工作,每月收入约2000元。景区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民宿、农家乐的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春节,卫丽英、李石德和玉渡山景区的100多位工作人员都坚守一线,没有放假。他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检票口、停车场疏导人流车流,防止扎堆聚集;有的在山上和湖边巡视,检查旅游安全和疫情防控情况;有的在冰雪项目现场值守,协助游客更好地体验滑雪圈、滑冰车等……因为有了他们,偌大的玉渡山和忘忧湖秩序井然,充满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离开景区返程时,记者在盘山路上的观景台稍做停留。转头望去,只见群山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雪皑皑的山峰。在这里,在“北京冬天开始的地方”,我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